△《郑州日报》版面截图
乐此邻里欢 坐阅草木长
——我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出登封市区,沿着福佑路向北不到1公里,就来到了中岳街道办事处北高庄村。一眼望去,环境优美,建筑古朴,道路整洁,让人如同置身水墨画。
北高庄村是我市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我市的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于2015年启动。去年以来,市委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局,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改进城市管理和改善人居环境等中心工作统筹部署、同步推进,成效明显。
△大南沟村一路繁花夹径
顶层设计 逐步完善
建设美丽乡村,做好统筹谋划很重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市不断摸索,逐步完善有关顶层设计。
今年11月,市政府印发《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从乡村组团建设、村庄风貌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对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统筹指导,明确我市将按照东部平原地区、西部丘陵山区、近郊城乡结合部进行布局,分层分类打造美丽乡村。通过5~10年时间,建成一批美丽乡村 “点”,形成一批美丽乡村“旅游带”,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组团”,叫响美丽乡村“郑州品牌”。
各区县(市)则结合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布局,明确乡村建设定位,加强县域村庄分类规划、多规合一实用性建设。
△北高庄村民宿醉了时光
补齐短板 夯实基础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打牢公共设施建设基础。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饮水、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巩义市涉村镇大南沟村是2020年郑州市美丽乡村试点村。该村先地下后地上,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从“三线”、管网入地着手,该村在巩义市第一个实现整村“三线”入地、改水改厕、安全水入户、天然气入户及垃圾分类,解决了电线乱扯、污水乱流的问题,让乡村“净”起来。村里还新修道路5公里,安装仿古式路灯150盏,让乡村“亮”起来。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让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有了好去处。走进该村,村里统一风格、统一施工改造的外立面呈土黄色的民居自成一体,呈现一种质朴的乡村美。
今年以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50公里,实施“百县通村入组”工程,455个自然村新通硬化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受益农村人口20.18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升级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网络,农村互联网覆盖率100%、入户率85%;新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维护试点项目67个;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我市还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六县(市)已全部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并达到“五有”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已完工977个规划保留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水冲式改造36万余户。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打牢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楼院村风光如诗如画
因地制宜 各美其美
由于资源禀赋各异,美丽乡村不可能只有一种建设模式。我市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少美丽乡村项目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根据实际制定个性化建设与经营方案。
新密市尖山风景区楼院村地处伏羲山东麓马头山与香炉山之间的峡谷中,每年3月,漫山遍野盛开的杏花如云似霞。该村以杏花为媒,举办杏花节和杏花摄影大赛,着力打造独特的文化名片。“每年杏花节期间,我们村单日游客接待量接近10万人次,带动就业600余人,人均增收1600余元。”该村党支部书记任彦明告诉记者。该村投资200余万元新建的综合性服务中心,集伏羲山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农特产品展销及游客服务为一体,目前已开始试营业。记者看到,村里的杂粮、蜂蜜、金银花、菜籽油、柿饼等特色农副产品统一包装后在这里集中展示售卖。“游客游玩结束后,可以在这里一站式购买我们村里的农副产品,村民再也不用在路边摆摊叫卖了。”
登封市少林街道办玄天庙村杨家门传统村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底蕴,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步入该村,你就走进了一个幽静古朴、充满禅味的古村落,心情也会变得沉静。立足自身乡土古村落特点,杨家门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验文化为主要形式,开展乡村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传统村落遗存观光游。该村结合嵩山特有地域文化,打造并推出少林武术、手工扎染、登封陶艺、书法国画、古筝古琴、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等一系列体验式课程和项目,2019年总人流量达17万人次。
△杨家门村书院一方净土
特色产业 兴村富民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市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文旅、农旅融合,既让村庄美起来,也让村民富起来。
以沿郑少高速、巩登高速、沿黄旅游通道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重点,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定期发布旅游路线,组织开展赏花采摘等活动,拉动乡村文旅消费。
依托美丽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独有的文化优势,不少村子都发展了特色旅游,各种独具特色的民宿也随之出现。北高庄村的嵩雅居民宿古色古香、景致典雅,工作人员罗红告诉记者,不少游客都是通过携程、抖音等预定客房,从五一到十月底,这里的民宿入住率都不错。
据悉,我市美丽乡村试点村新建在建民宿80多家,涌现出登封杨家门·知白民宿、巩义石居部落等一批民宿网红店。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除政府的扶持性引导资金外,我市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据统计,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以来,全市已吸引社会资金实际投入超过40亿元。其中,登封禅心居社会资本投入累计达到8000万元;巩义大南沟村成立乡贤会,带动蔬菜大棚、养殖场等加快发展;新密楼院村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民宿等,实现了集体、村民、投资主体多方共赢。
新密市楼院村村民慎爱云闲置的房屋由村集体改造后租出去经营民宿,慎爱云每年有5000元的租金,她打工每月还有2000元的收入。说起如今的生活,她很满足。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初步建成美丽乡村试点村57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结合实际,我市明确了近期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利用两年时间,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建成50个精品村、300个示范村,完成沿黄区域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打造3~5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美丽乡村组团初具规模。
着眼让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郑州步履稳健,继续发力。
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文 李新华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