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成一派011期 | 余世存:豫

2020-11-22 来源:字在 分享到:

 豫的本义 

“豫,乐也。”

豫字本义为象,“豫,象之大者。”

象字从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取象,再具象、抽象、形象,要承担的功能和意义太多。比如样子、模样就是象,比如太阳、月亮就是象,“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执大象,天下往”,比如摹仿就是象,“因势象形”,……以至于豫字初虽同义,很快独立出来,揭示自然之奥秘,言说着世界的意义。

为了让象之义明确,豫字就分走了大象的不少特征。人们见到大象都有一种无来由的开怀,所以豫就有了快乐、安乐、舒服的意义。“豫,乐也。”人们看见大象的举动,虽大亦萌,感觉有游戏的成分,所以豫就有了游戏、娱乐的意思。“逸豫可以亡身。”大象的出现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有了不同,豫因此有了参与的意义。大象的出行是先民眼中的大事,所以豫就有了出游的意思,“度秋豫以收成。”上古之时,大象经常在中原一带出没,豫就有了地理空间的意义,豫州是古九州之一,即今河南省,至今豫仍为已无大象的河南省的简称。

这种文字的演变,与其说文字的意义是不断发展丰富着的,不如说文字符号一经出现,它内在的逻辑或伏藏其中的意义就有待于人们不断地发现,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先民可取象的事物虽多,但一经取象,就理所当然地要把该象具有的意义全部发掘出来。大象的动物迟缓,不紧不慢,似乎是长于准备,故豫字就有了豫备、准备、下笨功夫等含义。大象的举动能说明结果,故豫字有了豫言、事先、预知的含义。

因此,当先民们创造出来灿烂的文化,使得一切大型动物只具观赏价值,或者使其不得不远离文明中心地带;当中原大地再也见不到大象的踪影的时候,豫字已经独立,在汉字汉语世界运用得更为普遍。

篆书 曾纪泽

 豫的时间设定 

“我在研究中国文化的时空观时,发现了豫的时间设定。”

豫不仅指代空间,更指时间。

我在研究中国文化的时空观时,发现了豫的时间设定。当我们用阴阳两仪来生成时间,或把一个太阳年时间按阴阳两仪排列,到了小雪时节的一候多的时间,就是每年的11月23日至29日之间,阴阳结构呈雷地卦象。

这一卦时据说曾经命名为“馀”,人们看到小雪降临,脚踩大地,无不有小心翼翼地准备、紧张和轻松游戏之心,“馀”即余力、轻松、安乐。有人以为这个命名不够形象,那么人们在冰雪地上的笨拙、喜乐之态跟手舞足蹈的大象差不多,先哲就用豫重新命名。雷地卦被称为豫卦。象腿踩在地上,本来就象雷声在地上响动,如此命名,真是太形象了。

雷地豫卦,阴阳排列为阴阴阴阳阴阴,用0和1的排列,则为000100,五阴中有一阳。五阴象征着门户能敞开出入,一阳则关系了门户。先民们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门闩、门锁,对开的两扇门或窗户,只要里面中间置入一横木,或外面中间锁上,外人就难以打开。先哲为此系辞说,“重门击坼,以待暴客,盖取诸豫。”这就承认,家门、城门,或小或大的门闩,其发明的灵感来自豫卦。直到今天,边远地带的农村仍多用门闩,而且用两根横木做门闩加固,孩子们熟悉的谜语,“兄弟两人一般高,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就是指这种门闩。

豫卦

一年的豫卦时间是欢乐的,农事早已完毕,立冬时间的准备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个人的冬衣、家庭的取暖、单位的炭敬,猫冬的食物,等等,都已经准备妥当,人们准备安然过冬。小雪适时降临,男女老少踏冰雪而行,心情会快乐起来。这就是豫卦时的开怀。但乐极生悲,不少人此时安于跟自然相处,忘了安全。比如此时室内干燥,容易引发火灾。比如为猫冬准备的财物外露,如同秋收时的“负且乘,致宼至”,此时不仅会招来小偷小摸,也会招来异族、敌对势力的侵犯。直到今天,在外辛苦打工的人们知道,冬天是要防范盗贼的,不然,一年的收入就被偷走,返乡过年的路会更艰难辛酸。

豫的豫备、防备之义因此显明。在古代,除了春耕秋战,豫卦是闲着无事而生事的时机。从个人和家国的生存而言,此时也是注意安全、加固村寨城池的机会,进而去抢夺他人、为本家、本部族、本国建功立业。想想看,此时人们行走都困难得呈现萌态,如果自己和自己一方准备充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时被攻击者很难站稳,因此有利于一击成功。豫卦系辞就是,豫,利建侯,行师。就是说,人们看到雷地豫卦时空,一听到踩到地上有闷闷的声音,就明白机会来了,可以做好准备,稳定好自己的后院,成群结队去掠夺别人了。

隶书 曹全碑

“顺势而为,这是豫卦的真谛。”

用我们现代人的话说,在豫卦时间,要防火防盗防敌人;当然,进攻也是最好的防御。我们经常看到派出所、居委会在此时张贴告示,提醒大家,最近火灾、入室抢劫、顺手牵羊一类的案件多有发生,望大家相互转告,注意安全。

先哲为此总结,“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就是说,顺势而为,这是豫卦的真谛。能像豫卦那样顺其事理而行动,天地都能如你所愿,何况出兵打仗建功立业呢?天地顺而动,所以日月运转不失其度,四季更替不会错失。圣人顺以动,就会赏罚分明而民众心悦诚服。

先哲为此感慨,豫之时义大矣哉!

楷书 颜真卿

 豫的空间论 

“得中原者得天下。”

回到空间。

回到豫地,河南,我们的中原大地。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它丰腴、肥沃,集四面八方之利,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等几大水系横贯其间。尽管有秦岭山系的桐柏山、伏牛山、大别山自西向东,呈现门闩之象,在历史上也确实曾起到了门闩的作用,阻挡了南北势力排挞直入;但一旦咽喉被制,门闩被挑起,进入中原而横扫江南就极为方便。

得中原者得天下。这豫言几成共识。故问鼎中原、逐鹿中原、决战中原,在我中国史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大戏。豫,利建侯,行师。河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都发生在豫地。

蒋公字介石,豫卦第二爻,“介于石,不终日,吉。”中原大地可能就是那块石头,但他引黄河之水以淹中原,为祸人民,实为不吉。他把西南当作石头,而在大决战的时代丢掉了中原大地,亦为不吉。他最后离开大陆,把小岛当作石头,总算能够偏安一隅。

河南因此一度成了兵荒马乱之地的象征,如此强化了人们对中原大地的重视。人们一根筋地认为自己居“天地之中”,中成了河南人的专利,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或方言,中不中?中。但中庸难居,人民难以安居乐业,灾民、流民居多。日居月诸,代代无穷,民性中反而有了不开化、认死理的一面。我生活跟河南结邻的随州,小时候听村里说起,称南方来的人为蛮子,北方河南来的人为冭子(tai,三声),河南人以讨饭的为多,人们不屑地称为“叫(告)花子”,那神情,也是自己的家乡最好,以天地之中来评判外界的一切。

河南省地图

我的家乡当然没有河南重要,但河南人确实在历史上活得不安,权宜、投机、占便宜,使得小偷小摸盛行,并四面出击。到今天,防火防盗防敌人的口号,变成了防火防盗防河南人,“严厉打击河南籍小偷”、“穿拖鞋者和河南人禁止入内”一类的标语一度在全国各地出现。“知乎”平台上甚至有这样问题:“河南人真的爱偷东西吗?”诸多回答都佐证了这一问题,有回答甚至说,“河南人还爱偷吃的我也是非常服气,从小到大也没见过偷吃的,以后建议大家真的别来河南上学了,地狱黑(地域黑)我以前还不信,现在信了。这是穷成啥样了,偷酸奶,偷月饼,偷罐头……”

但河南跟豫卦时空的联系不仅只有负面的现象,还有很多光荣的成绩。如果我们知道河南人在困境中仍勇猛拼搏,甚至求之音声,发展出“河南梆子”、“豫剧”等剧种;如果我们知道河南人有守重孝的习俗,我们就能理解先哲给豫卦系辞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豫剧

 最具代表性的豫卦人 

“所有豫卦时空出生的人都具备豫卦的特征。”

豫之时空之义大矣哉!

有时空天地,有豫人群体,那么,有没有具体的可为我们识别的豫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所有豫卦时空出生的人都具备豫卦的特征。在我的研读中,古往今来最有代表性的豫卦人是曾国藩,他出生于11月26日。曾不过是出生于普通的耕读家庭,却一步一步成长为“千古完人”,“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他本为一读书人,却能下笨功夫,领兵打仗,“结硬寨,打呆仗”,最终有了“曾剃头”的称号,“利建侯行师”,在传统时代被谥为人格成就最高的“文正公”。

在清王朝时代,绝大部分读书人只能做文臣,做才子,最有抱负的天才也只能做名士、学者、文人,当他们穷经皓首地做考据时,曾国藩却能立德、立功、立言。梁启超以为,“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一如古人说,一部法华经,一个艮字可了;梁启超的话,一个豫字可了。曾国藩固然得豫义,他也遇上清王朝的豫卦时间,西方列强和太平天国的枪炮如雷声在大地上滚过,雷出地雷,“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时代呼唤也终于出现了可以恢复我“上帝”、“祖考”光荣的人物。

曾国藩的人生深得豫义。豫卦人可以共勉矣。

曾国藩

 豫字的组词 

“考察豫或犹豫,它曾经那样生动而新鲜。”

但作为一个汉字,豫字已经快成为化石了。它曾经多么流行啊,因为它跟我们视野里最大的动物形象相连,引起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和创造。它跟心情相连,最幸福的生活就是逸豫,最无主见的态度就是犹豫。它跟人生社会相连,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豫则立,是的,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它跟我们的计划相关,豫备、豫知……但在豫字组词的众多词语中,大部分已经成了书面、文言、少数乃至个别人才会使用的词。如恺豫、迟豫、欢豫、豫然、豫早、豫贾、豫感、豫告、冘豫、豫顺、厕豫、蚤豫、冲豫、富豫、缊豫、康豫、豫知、奢豫、参豫、关豫、底豫、豫备……

在这些词语中,大概只有“犹豫”一词还活在汉语世界的日常之中。犹豫不决、犹豫不定、犹豫再三、毫不犹豫……即使如此,犹豫仍太文了,远不及“不果断”、“难决定”、“做不了主”、“选择恐惧”等来得直接。

考察豫或犹豫,它曾经那样生动而新鲜。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在哲人那里,豫那样的庞然大物在冬天过河的行为模式,犹那样的动物察看四周时的小心态度,都是值得效法的,犹和豫的谨慎一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行书 王安石

 豫的边缘化 

“它承担言说世界的奥秘和意义,预备、预言、犹豫、逸豫,等等,为什么越来越为其他的文字话语取代了呢?”

设问一下,豫字为什么会从汉语生活中边缘化,乃至有淡出成为化石的命运?在汉字的历史上,有不少汉字都有过这样的命运。但不同汉字的覆亡仍有不同的原因。

我曾经猜想是大象离开中原大地的原因,但象、像的生命力似乎万寿无疆,形象、镜像、对象、偶像也活跃在每个言说汉语的中外人士口中。那么,豫呢?它承担言说世界的奥秘和意义,预备、预言、犹豫、逸豫,等等,为什么越来越为其他的文字话语取代了呢?

我相信是因为豫的关键义,逸豫快乐,离我们现代人远去了。陈嘉映先生曾断言,“与希腊人相比,现代人一望可知和残废差不多。”这一残废可有很多解释,不论精神上、心灵上的残废,就拿心情来说,现代人已经难以望古希腊人项背。西方人早就感叹过,法国大革命后出生的人,已经不知道人类的欢乐为何物。现代人东奔西走数百年,科技日益昌明,财富日益丰裕,口福日益丰富,人心反而飘忽不安,至于今日,人人都有不满,人人都有一时一地的忧郁。

现代人不知快乐为何物?为了找回快乐,现代人用“欢乐总动员”、“快乐大本营”、“搞笑视频”一类的产品来挑逗人心。为了找回快乐,现代人用“百忧解”、“脉动”、“嘻哈”一类的药物和行为来刺激神经。为了找回快乐,现代人用权力、金钱、知识乃至科技的游戏来麻醉自己。但现代人仍不快乐,年轻一代躲进次元世界,宅得令人心痛,腐得令人心烦意乱。一旦进入元世界,现代人就在网上、在街头撕裂。

草书 王羲之

现代人对时代多有误解。不说东方与西方,就是古代与现代,人们也多想当然。要么以为鄙视过往,以为活在现代的自己太赚了,太优越了。要么以为古人的生活比现代人简单,活在现代的自己要应对的事太多,现代人太不容易了。

现代人的神情写在脸上,有人偶然调查去名山大川观光的同胞,发现大部分人的神情都不轻松,疲惫、难得轻松,难得开怀;有人在纽约街头随机调查过往行人,发现大部分人都承认自己不快乐。

我也曾经跟人讨论过这一问题,甚至有人讨论过我的问题,从年轻时到现在,都有人以为我活得严肃了、认真了,以至于我难以报告我的欢乐。很久以后,我重读孟子时,发现了这一人生的幸福。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是的,吾何为不豫哉?!

我愿意把这一豫字和孟子的话报告给现代的读者。

本 期 嘉 宾

余世存

诗人、学者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国家官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已出版作品:《非常道:1840-1999年 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立人三部曲》《一个人的世界史:话语如何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1900-2000》《东方圣典》(合编)《先知中国: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伟大智者》《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微观国学》《节日之书: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等。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刘德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