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巩义时报记者 孙淑霞
近日,记者随巩义市康店镇井沟村党支部书记秦保如开车从康店镇回村。汽车沿着新修的公路前行,新铺的柏油路,光洁平整,道路两旁,花草树木迎风起舞,车欢快平稳地穿梭在嵩山峻岭中。“这条路跑了20多年了,哪里窄、哪里有坡、哪里有急转弯,我一清二楚。”秦保如笑着说,从郑州回到井沟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他便惦记着乡亲们的民生实事,没有路,就想法设法修路,吃水难,哪怕历尽艰辛也让乡亲们吃上自来水……为改善井沟村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他带领村委班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带动全村村民脱贫致富,在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要想富 先修路“内通外联”助村民走向致富路
“俺井沟村的路,原来是周边最孬的路,那条弯弯曲曲的小窄路,晴天土、雨天泥,沟沟坎坎,豆腐都能颠得不成块。自从秦书记上任,便开始着手修路,如今村里的路,现在已经成了最好的路了。不仅方便了我们出行,还为周边两个村提供了便利。”看着竣工的新路,井沟村村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自秦保如上任以来,个人垫资100多万元修路长2.36公里,宽6米的水泥路一条,加宽大桥一座,花费80余万元,解决了村民由南到北的问题。
“一路通,百业兴”。行路之难一向是困住村民致富的“锁链”。如今井沟村的柏油路,似一条条骄健的苍龙,昂首傲游在邙山岭中,这条苍龙给邙山岭带来了新的机遇,给邙山岭中的乡亲们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希望。
几经努力 让村民告别吃水难
受地理自然条件限制,井沟村山区面积大、水资源比较匮乏,吃水还要到偃师县的光明村去拉。秦保如上任后,就在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下功夫,为破解该村百姓吃水难的揪心事,他多方奔走,想法设法让百姓吃上放心水。
“以前走几里山路到光明村拉水吃,一车水20多元,费时费力,原来吃水实在是费钱、费劲了。多亏了秦书记!”村民李五妞说,“井沟村这些年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书记可给俺们办好事了!”
秦保如数次跑省水利厅、巩义市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经过协调,在村南北两地块打井两眼,铺设吃水管道3000余米,使井沟村80%的农户都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种出“致富宝”,村民靠它一年能挣五十多万
环境好了,村容美了,村民的“腰包”也要鼓起来。
近几年,秦保如多次考察,发现种植银条经济效益可观,便引导鼓励村民种植银条。
银条,又名地灵、罗汉菜,主食地下块茎,肉质脆嫩无纤维,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是食用和药用兼备的名特蔬菜品种。
秦保如积极与偃师市银条厂合作洽谈,如今,村内种植银条的农户已有二、三十家,种植面积也有1500多亩。村民秦治权是村内最早种植银条的村民之一,他家种了一百亩银条,今年利润预计能有五十多万元。每到收获季节,村里的不少贫困户都加入到采挖队伍中,鲁庄、涉村、西村等镇甚至偃师市、孟津县也有不少群众闻讯前来干活,每人每天能挣80元工钱。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井沟村在已有的银条种植基础上,成立银条合作社。秦保如带领村三委打造银条加工产业,在资金到位情况下,因为土地问题,该项目转到供销社。
秦保如不气馁,用百折不挠的精神为群众致富继续找路子。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秦保如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中共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不忘初心,全心全意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