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今后,大中小学都将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们不仅要上满课时,考核结果还将作为毕业依据之一。河南怎么做?省教育厅日前发文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要求。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规划与实施、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等提出了详尽的安排和要求,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细化了标准。根据《指导纲要》,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3个方面,大中小学均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另外,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此次省教育厅发文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责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统筹指导本辖区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大劳动教育实施的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督促学校切实落实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各地须于8月31日之前将本地职责部门、负责人及联系方式报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指导纲要》要求开足开齐劳动教育必修课程,采取多种手段配齐配足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积极开展课内外、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解决有教育无劳动和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省教育厅将命名一批劳动教育试点学校,并适时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督导督查工作。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 实习生 胡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