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英雄归来,郑州仁济援鄂医疗队凯旋

2020-04-0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春雨纷纷、百花盛开,齐迎英雄回家!3月29日下午,管城区、郑州仁济医院,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深情迎接郑州仁济医院医疗队凯旋。他们离开了奋战30余天的武汉,终于踏上了家乡的热土,随后,还将统一进行14天的隔离休养,再返回各自工作岗位。                     

【回家】 最热烈的欢迎送给最可爱的人

欢迎仪式在郑州仁济医院南院区门诊广场举行,郑州仁济医院院委领导班子等莅临欢迎仪式,郑州仁济医院全体员工列队欢迎逆行的家人回家。 

到达南院区后,第一时间迎接他们的是热烈的掌声和一声高过一声的“仁济英雄,欢迎回家”的呼喊!医疗队成员在队长刘焱的带领下,重整队伍,并向管城区的领导及全院人员汇报,“本次医疗队驰援武汉成员已全部安全返回,不辱使命”!

该院书记郭涛霞致辞说:“医疗队经过30余天的浴血奋战,从驻守确诊病人后续观察治疗病区到会师武汉新城方舱隔离病区,共收住600余人,用仁济速度、仁济温度、仁济的四心文化,为武汉人民带去了希望,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受到了江岸区防控指挥部和武汉人民的高度称赞,更做到了医疗队零感染。逆行的仁济家人、我们的英雄,你们辛苦了”!

此次组织爱心车队迎接英雄回家的郑州大展红旗体验中心党建书记宋书峰致敬医疗队:“你们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全体红旗人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为你们点赞”!

从北京远道而来、正在郑州仁济医院坐诊的民政部国家康复医院名誉院长、矫形骨科主任国际肢体畸形矫正学会中国部主席、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委员会主委秦泗河教授,也向医疗队送上了敬意:“郑州仁济医院能够在中国疫情期间,派出医疗队支援武汉,并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我相信这个时刻已经写进了医院发展史,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我们都应该向你们一样。我们的白衣天使、我的同仁,向你们致敬”!

管城区委相关领导欢迎英雄们平安凯旋归来,并表示:“在2月25日,当时你们临危受命、逆向而行,驰援到防控工作的最前沿。你们践行了你们的诺言,医者仁心的使命、济助世人的情怀、赴汤蹈火的担当,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并收到了武汉人民、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你们为河南人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中字;你们也践行了对我们的诺言,一个不少的平安归来,今天你们平安回来了,我们就放心了。你们的付出、仁济医院的付出,组织不会忘记,人民更会牢记。”

郑州仁济医院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是郑州市非公立医疗机构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他们勇担重任、迎难而上、无怨无悔、默默付出,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仁济人的力量,树立了河南人、仁济人的良好形象,续写了社会办医抗击疫情的新壮举。

【心愿】 他们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平安回到郑州,他们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面对过去的一个多月,最难忘的是什么?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刘焱  45岁 郑州仁济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工作时间8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陪父母和家人,好好看书争取今年职称考试一次过。

“我作为队长,肩上的责任很重,主要是负责与指挥部工作的协调、队员排班、特殊病友的对外联系与转交接、与病友沟通、应急处置、到病区巡查、物资调配、汇总每日工作上报医院等。3月8日那天至今都令我难忘,那天我们管理的15栋的病友等着我,专门给我们医务人员过节,在武汉疫情严重封城的状况下,给我们制作了一面分量重重的锦旗,并现场为我们唱歌祈祷。还有江夏区特警队张队长深夜驱车三十几公里送我们转运病友的医务人员回驻地。天那么冷,可他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泪目,他说:虽然不是我的事,但是我一定送你回去,感谢你们不惧危险来武汉帮助我们!”   

党友  40岁 郑州仁济医院麻醉科医生 工作时间19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带家人一起去看大海,我特想对老婆说一声:你辛苦了!虽然我没有浪漫的方式去表达,但是我会用最诚挚的心去照顾你和家人!

“援鄂期间,我主要负责协助刘队长处理部分事务,并参加医生的值班任务。最难忘的,就是认识了杨阿姨,在疫情期间她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心情低落,由于基础疾病较多,所以我们给她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给予了一些药物服用,并不断的给她做心理疏导,在我们的精心照顾和治疗下,她放下了心里负担,重新找回了抗击新冠病毒的决心,看着她老人家开心和自信的表情,我由衷的快乐。”

黄闪闪   30岁 郑州仁济医院外三科护士  工作时间6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和父母好好聊聊天,然后出去旅游。

“在武汉隔离区,我主要负责护理隔离患者,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发放中药,处理隔离期间病人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上和病情上,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其中有一位82岁的老奶奶,活动不便,我就为老奶奶洗头和擦身子,奶奶特别感动,还为我们写了感谢信,可我觉得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罗卫云  27岁 郑州仁济医院外一科护士  工作时间6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去理发店修修发型能够回老家和爸妈团聚

“我主要在隔离区负责分管病人,最令我难忘的是武汉人民对医护人员的尊重,一天晚上下班,我们正在回酒店路上,一个武汉市民看到我们穿的统一服装,就问我们是不是医疗队的,闲聊几句非要跪下感谢,我们赶紧给他扶起来,他还要回家给我们下碗面条,对我的触动很大”

包兴奇38岁   郑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工作时间3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想和家人一起去钓鱼

“在援鄂期间,我主要负责新冠肺炎康复病人医学隔离期间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以及具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病人的基础治疗,协助护士测量病人体温、血压及发放中药等。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对夫妻,男患者双目失明,而他的妻子也患了病,但为了减少我们的工作量,要求调床自己照顾丈夫。”

贺格  郑州仁济医院急诊科护士  工作时间8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听父母话尽快找个相守一生一世的人,让父母放心。

“我们转战两个阵地,主要和医生一起负责200-300个确诊病人的后续观察和治疗;每天工作4到8个小时。最难忘的事情是武汉人民的热情和感恩的心。在将近凌晨独自转运完病人后,病人和家属对我的感谢,返回阵地时特警深夜护送”。

王闪  35岁 郑州仁济医院外十科护士长  工作时间11年

回家后最想做的事:在紧张而忙碌的战疫工作中,最挂念的是儿子,感觉亏欠他很多。现在回到家里,最想做的事是能够休息一周真真正正的陪陪他。

“在援鄂隔离区工作期间,我属于机动班并且负责院感、观察人员信息采集及录入、物资的管理及领取等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仪表学校的刘伟老师,对我们郑州仁济医疗队特别照顾。记得特别深刻的是我去库房领取物资的路上碰到志愿者捐助物资,其他医疗队有的带着推车,有的拿着袋子,我什么都没拿,刘伟老师赶快去帮我找了个推车,把物资不停的往我推车上放,他嘴里还在不停的说,这个给河南队点,那个给河南队点,还不停的催我再拿点”

李红敏  50岁 郑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  工作时间2年半

回家后最想做的事:带家人旅行,还有就是想去学习进修。

“我主要负责确诊患者后期观察治疗,摄影家陈国胜老师,为我们拍摄了大量工作资料,有志愿者小雨过河,有志愿者吴小胖,有杨慧兰阿姨,有余明哲老师,有靳喜英阿姨,有老前辈周宗玉老师,有甜品大哥,有老兵朱卫平。最放心不下的是靳喜英阿姨,82岁了,老公还在住院,儿子还在隔离,因为有关节炎,活动不方便,一个人在家不知道怎样会咋样。”


郑州晚报记者蒋晓蕾  通讯员 任筠


分享到: 编辑:雷群芳 统筹:刘书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