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养日记” |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2020-03-23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

值此大疫,一群白衣战士,星夜驰援武汉,成为一道靓丽的“逆行者”风景。

武汉战“疫”,九零逆行,取得胜利,势在必行。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团队,全部由党员组成的青年突击队中大部分为90后。他们完美阐释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护理人员的初心、使命、责任、义务和担当。

而我,就是“九零”中的一员。

星星相聚一团火

3月8日23时30分,忙碌一天,即将入眠的我突然接到上级命令,需紧急驰援武汉,夜已深,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此时很多接到命令的队员恐怕和我一样,无心睡眠。

疫情就是命令,逆行肩负责任。已关闭的灯,再次亮起,犹如夜空里的星星,照亮我的房间和行程。收拾衣物和行囊,向着前方,汇聚一堂。

我不知道队员有多少,我只知道我是其中一员,我是中国共产党员,还是河南省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用急救技术挽救一个个患者的生命,还要用文笔,诉说着急诊人的真情。

早上6点,洗漱完毕,带着“昨晚”打包好的行囊,向着省科教大厦25楼会议室出发,这个会议室我经常来,这是我们河南省紧急医学救援队开会的地方,每当我们有重大的突发事件,需要召集我们应急队员的时候,我们都会在这里集结。

我来得比较早,这也是作为急诊科和省应急队队员多年养成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批援鄂护理人员慢慢会聚一堂,20名精壮小伙,20名热血男儿,20名共产党员,20名男护士,像一团火一样,点燃了为我们送行的领导们。

张红梅主任一再叮嘱,你们是好样的,男子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战场上一定要做好防护,严守纪律,一个都不少的平安归来。

至今,出征时张主任的话仍犹在耳旁,我们胜利凯旋了,不负重托,携四个“零”胜利之姿,平安凯旋。

出征前“剃头”的一幕仍在眼前,为了感控需要,我们每一个“爷们”都需要将头发剪到最短,李黎明主任在旁亲自把关,为每一名男护士加油鼓劲儿。

直到出发前,我都没告诉我的家人,我怕他们担心。除了自带物品,医院还为我们这团“火”加了“油”,科教大厦前,申志强院长为我们壮行,秦历杰主任、张培荣主任为我们加油鼓劲儿,臧舒婷护士长、常玉霞护士长、韩旭护士长、邹琦护士长为我们收拾行囊、整理行装。

在西住院部前面的广场上,我们30名队员统一着装,像星星一样,汇聚一起,省医红的标志如火一样,将我们的征程照亮,我们犹如一团火一样,发射向武汉疫情战场。

爱心救治于方舱

2月13日,经过2天多的紧张筹备,我们整体托管的武汉市青山区武钢体育馆方舱医院正式开舱,我是第一批入舱接收患者的护理组长,登记、接诊、分床、信息录入等等一系列的任务,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忙碌的我们未有一丝慌乱,这是因为我们前期的预案做的充足的功劳。

每个组都是一队最好的战士,组长是总指挥,感控员是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新冠肺炎不可怕,防护不当才可怕,豆浩,河南省人民医院20名男护士中的一员,我们两个作为搭档,带领着我们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护士们一起,筑起了一道爱心之门,为每一位进舱的患者提供了康复信心的港湾。

倪文娟负责处理医嘱,黄飞飞负责登记患者信息、范瑞霞负责管理药房,朱胜宏负责5区、闫旭辉负责4区、程雅欣负责3区、陶政阳负责2区、王文雅负责1区。在前期我们开始感控知识培训及穿脱防护装备的时候,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安排好了。

在我们的班上,我们与患者也发生了很多相互感动的事情,一位阿姨心脏不舒服,我立即到达床旁,经过查看患者氧饱和、心率等生命体征都在正常范围,经过10多分钟的“谈心”患者心脏不舒服的症状完全缓解,离开床旁的时候,一直对我们说着谢谢的话语。

一位患有高血压的叔叔,因心里紧张,难以入眠,得知这个情况,我立即到达他的床旁,经过一番“话疗”,这位叔叔安静地入眠。

为舱内患者集体过生日,为学习的同学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为她们送去千纸鹤等等,我们这支有爱的团队,为武汉人民送去了我们的温暖。

同样,他们也温暖了我们的心。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刚来到舱内不习惯,当我们不能满足其需求时,旁边的阿姨说,小伙子,他们都是从河南来支援我们的,能将就就先将就一下,他们也很为难。听到这样理解的声音出现,这位小伙子瞬间不好意思起来,等到第二天,满足他需要的物品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不停地对着我们说谢谢!

挟四“零”之势平安凯旋

我们共累计收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519人,治愈出院372人,转定点医院147人,舱内检测咽拭子实验1386人次,实现了医务人员四个“零”的好成绩;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零复阳、零投诉。

我们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队长陈传亮、专家王凯分别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散是满天星

3月19日,我们胜利凯旋,在警车开道,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凯旋,到达各自的隔离点,开启隔离模式,回想整个战“疫”我们收获很多、成长很多,特别是对我们这批九零后而言。

在武汉战“疫”的一个月里,不畏艰险、冲锋在前;重活、累活,让我们来,危险、高难让我们来;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能担大任的90后党员,在逆境中成长的有理想、有本领的90后。

在这次疫情的大考场上,用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武汉同胞战胜疫情,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引领新一代有志青年,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做到了将党的旗帜在疫情的战场上高高飘扬。

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省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

郑州市紧急医学救援中心(120)通讯员

卢勇兵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绍禹 整理



分享到: 编辑:卜贝贝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