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李红艳 文/图
“钦堉,西口需要围挡五块,赶紧落实。”“钦堉,北口板房这边需要电线,赶紧联系一下。”“钦堉,有几个解除集中隔离的人,需要赶紧去接一下。”
“收到,马上落实。”像这样的呼叫,上街区中心路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工作人员王钦堉,一天会接到七八条,更不用说电话、微信安排的工作,更是“紧锣密鼓”。
新春伊始,疫情来袭,街道紧急召开疫情防控会议,综合执法办公室王钦堉第一时间就赶到单位,至今已经连续一个月没有正常回过家,连轴转也成了家常便饭。
一开始,他被安排到疫情防控关卡组,当时面临的情况是,辖区无主管楼院多,出入口近百个,人员流动大,做好小区的封闭管理工作成了关键。为此,他一边白天对各社区卡点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和各社区沟通整改;一边科学规划,联系彩钢围墙,在适当位置设置围挡,减少出入口,做到化多为少、化散为聚,加强管控。共设置彩钢围墙面积1500余平,封堵路口50余处。卡点设置好了,又有了新的问题。由于夜间气温较低,防控点一线人员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王钦堉又在办事处安排下紧急联系简易板房14个,自己上手安装线路、搭建板房。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经常都是半夜两三点仍在工作,但他没有丝毫怨言,他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作为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
为了应对返工返乡高潮,街道成立应急分队,负责与出入市口的8个防疫服务站对接,接收外来返郑人员,他又被任命为应急分队的联络员,每天不分时段、不分早晚往返接人又成为了他的新工作。一天晚上九点,接到310国道巩义方向防疫服务站反馈过来的信息,有居住在江南小镇社区的居民返回,王钦堉赶紧通知社区核实信息,为了让值班同事多休息一会,他披上大衣独自开车赶到防疫服务站与工作人员对接签字,正登记返回人员信息时,又接到工业路西口服务站的电话,告知又有鸿盛新城的居民返回,他迅速告知返回人员居家隔离注意事项,带领归来人员返回江南小镇小区,途中通知社区做好接收准备,到小区门口后把返回人员交给社区签字接收,又马不停蹄赶往工业路西口服务站。结束后已凌晨时分。截至目前,共接回返郑人员555人次,还有部分不符合入市政策的人员、车辆,应急分队当场进行劝返。
随着防控工作的推进,在一次疫情防控会议后,他又接到调整工作任务的通知,成为了吉祥社区的区域专班组长,负责3个卡点的全面工作,无论是对出入人员进行登记、体温监测,还是重点人员管控,他都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由于该小区封堵后,只有一个出入口,人流量较大,为避免出入口拥堵,他与其他值班人员,在楼栋口、电梯间张贴二维码,通过业主群告知业主,提前扫描,减少出入口拥堵,降低防聚集风险。期间,在他所负责的区域内,发现了一个发热病人,得知情况后,他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做好人员疏散、隔离等,有序维护了现场秩序,使事情得到了妥善处理。
在一个多月的坚守中,他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岗位,为了疫情防控工作连轴转不曾停歇,他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为中心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