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亲传弟子、河南省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刘艳丽喜收张雪燕等21名优秀青年演员为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曲剧王派艺术再增传人。
刘艳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曲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曲剧艺术家王秀玲的得意门生,在表演风格、唱腔特点上最能完美体现王派艺术风格,2006年获得河南省首届曲剧艺术节“河南曲剧十大名旦”称号。十年前,她曾收戏曲新苗晋红娟为徒。如今,晋红娟在戏曲界已崭露头角。
时隔10年再次“开枝散叶”,刘艳丽对艺术的敬畏和尊重可见一斑。仪式上,她向弟子们颁发师训,并强调,要演好戏必先学做人,要以德为先。艺术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需要自己用一生去学习、去领悟、去努力。
收徒仪式上高朋满座,十二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志斌等在仪式上致贺辞。
他们在表示祝贺的同时,热切希望曲剧界多出人才、多出优秀作品,使曲剧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涌泉回顾了曲剧的发展,对刘艳丽的艺德、师德给予肯定,希望弟子们虚心学习,做“小学生”,通过实质传帮带实现曲剧艺术薪火相传。
著名戏曲导演罗云评价刘艳丽的表演“不作秀、不做态,唱腔不喊不燥、不浮不躁,内敛而不拘谨,外扬而不张狂,拿捏得恰到好处,真可谓‘声汇高山流水,情融白雪阳春。’”
王秀玲、宋喜元、耿玉卿、罗云、李振乾、胡希华、汤玉英、李金枝等艺术名家一起见证收徒仪式。
85岁高龄的曲剧王派艺术创始人王秀玲深情寄语再传弟子,“演好戏,先做人,一个演员要先把人做好,才能把戏演好。我们老了,脱离舞台多年,有艳丽接着班,很高兴,希望学生们不忘初心,努力学艺,都能超过老师,不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刘艳丽在致答谢词时表示,艺术是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其中所泛起的每一朵浪花,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努力。曲剧是盛开在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而曲剧王派艺术又是这支奇葩上最鲜艳的一片花瓣。王派艺术大家庭多了21名新成员,拓展了曲剧王派艺术的传播空间,促进了曲剧王派艺术在更大范围内的薪火相传。她也因此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愿意为弟子做好榜样,奉献所有,为传承曲剧王派艺术做出更多的努力。
仪式最后,刘艳丽带领众弟子演唱王派艺术代表剧目《风雪配》中的经典唱段“今日是我出闺的前一晚上”,纯正甜美、韵味十足的王派唱腔,让人对曲剧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
刘艳丽
河南省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曲剧十大名旦之一,青年表演艺术家。其以出众的扮相、嗓音、唱腔、表演被誉为“当今曲剧舞台第一旦”。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曾荣获第四届和第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奖、河南省首届曲剧演员大赛银奖、河南省第二届曲剧演员大赛金奖、河南省首届青年演员折子戏大赛金奖、全国首届“红梅杯”表演金奖、河南省首届“文华表演奖”、第十届“香玉杯艺术奖”、叱咤中原--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2008最具明星奖、2010最具实力奖、2012梨园之星奖、2016梨园之星十大演员奖。
曲剧王派艺术新增21名传人名单
张雪燕 河南省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曾荣获河南省第六届青年演员大赛二等奖,曲剧十大新秀。
连艺萌 河南省曲剧团青年演员。曾荣获第三届“曲剧十大新秀”二等奖。
尚珍珍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曾荣获“曲剧十大新秀提名奖”。
杨青怡 郑州市曲剧团青年演员。曾荣获河南省第二届县级戏剧大赛省市表演一等奖。
娄俊娜 南阳曲剧艺术中心优秀青年演员,南阳首届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郭淑一 南阳曲剧艺术中心青年演员,曾荣获河南省第七届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首届“黄河流域”戏剧大赛一等奖。
李 平 南阳曲剧艺术中心优秀青年演员。南阳首届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马珊珊 南阳市曲剧艺术中心青年演员。曾获南阳市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一等奖。
马延娜 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青年演员,曾荣获许昌市第五、六届中青年戏剧演员大赛一等奖。
张梦焕 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青年演员,曾荣获许昌市第六届中青年戏剧表演大赛二等奖。
张丽娟 平顶山戏剧研究中心青年演员。
柴亚丹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豫剧二团青年演员,曾荣获平顶山市第四届中青年演员戏曲大赛一等奖。
姜宝玲 就职于渑池戏曲艺术服务中心,戏曲爱好者。
杨玉红 漯河市临颍县曲剧团青年演员。
魏丹丹 安阳市滑县曲剧团青年演员。
崔瑞平 河南省海宣池曲剧团青年演员,曾荣获第十四届河南省戏曲大赛文化表演三等奖。
王宇梦 就读于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河南戏曲小梅花金奖得主。
李红霞 郑煤集团文工团优秀演员。曾荣获河南省红梅奖戏曲大赛二等奖
唐文慧 河南仙草少儿艺术培训中心戏曲老师
王伊瑞 河南省戏曲小梅花金奖得主。
赵 慧 戏曲爱好者,王派戏迷。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实习生 林香元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