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版面截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人民公园有着丰富的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是郑州重要的古树名木群落集聚区。昨日,记者走进人民公园,探访公园管理者如何为古树名木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公园南门内,一棵古国槐郁郁葱葱,顶如华盖。
170岁古国槐复壮焕发生机
“这棵树可算得上是公园的‘镇园之宝’,是当年修建胡公祠时移栽而来,树龄为170年,胸径105厘米,为三级古树名木。”人民公园业务科工作人员秦雪说。为保护古国槐,公园对其进行了病虫害防治、复壮,并定期通过管道输送营养。
在公园中心广场四周及青年路两侧,126棵法桐粗壮笔直,高耸入云。
两个成年人都合抱不住的法桐
“这是我市引进的首批法桐,树龄约70年,为我市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秦雪指着其中最大的一棵法桐说,“这棵树的胸径达到129厘米,两个成年人都合抱不住,是我市建成区最粗的法桐。”
“这126棵法桐已列入我市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秦雪说,园内包括这批法桐在内,还有圆柏、侧柏、胡桃、银杏、雪松等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共604棵,树龄均在50至99年。目前,这些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的挂牌保护工作均已完成。
郑报全媒体记者 裴其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