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许山河”书画艺术作品展持续至28日 曾来德:本心着本色 蹊径默求索

2019-05-2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5月23日,“墨许山河”曾来德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亮相,共展出曾来德近10年创作的精品力作160余幅,连日来,该展览吸引了众多书画艺术爱好者前来观看。今天下午,展览开幕式后举办了学术座谈会,来自省内外的书画名家会聚一堂,就书画艺术展开深入交流。记者于开幕式前采访了曾来德。

“来德皴”上演“墨”的艺术盛宴

一直呼唤中国墨精神复归的曾来德,显然在山水画方面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把中国的诗书画印的观念进行了融合,并作为一种特有的中国文化,在他的山水画中进行综合体现,创造出了一种曾来德的符号语言和图式,为此还有人把他的这种画法称为“来德皴”。

从传统中汲取菁华,以书法入画,又以画意入书,在大黑大白的起伏中创造了宏阔新异的境界——业内专家评价称,西北的生活环境和与生俱来的悟性,使得曾来德勇敢从古法中走出,大胆消解汉字的固定结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双重变奏——传统书法”、“时空裂变——现代书法”、“五色之象——绘画”、“墨境抉微——小楷”……记者在展厅看到,惊世骇俗的用笔、用墨,突破常规的构图,形成的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张力,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难怪著名书画艺术家程大利这样评价道,不论书法还是绘画,来德在笔墨上表现出一种阳刚气度、大书大写的民族精神。他天生是个不守规矩的人,具备着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的探索品质。在形式上,他“不依成法”而与古人“朱蓝共妍”;在风格上,他“自我作古”而与前贤“了不相似”, 突破传统审美定势,创造出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对话可敬之人,求索终极效果

曾来德长期从事书法实践,其书风纵横排阖,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享有盛名,特别是他在现代书法上的探索,引领时代的潮流。后来他以书法入画法,从独特的角度进入山水画领域,创造了宏阔新异的境界,曾出版的《墨许山河》则是其艺术理论的诠释和作品的一次集结。

而此次“墨许山河”曾来德书画艺术作品展也已经走过了半个中国。对曾来德个人来说,这次巡展更是完成了一件任务, 一个心愿。“80年代进行过一次全国巡回展,90年代进行了100所大学的巡展,这是第三次,是新时代的巡展,艺术必须是勇往直前的。”

“这是一个技术化的时代 ,是个容易急功近利的时代,但艺术家不能过度消费自己。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确定方向,排除干扰;明确自己想要多少,量化目标,事半功倍;然后就是,终其一生的坚守,做一个非常彻底的追求者。”曾来德说,孤独的过程是很漫长的,艺术家必须懂得天下所有的世俗,但自己不能世俗,这才有后劲走完这段漫长的旅程。

河南是我们的文化家园,书法为河南争得尊严

曾来德一直在思考中国书法创作的未来走向,其以书入画、以画入书、书画一体的独特书写方式,无论书法、焦墨山水还是画意书法,于“敞开笔墨”中在已知空间中进行未知创造,给当代中国书画的创作带来和融进了无限生机。其书法艺术思想、书法教学实践,确立了当代中国书法教育与创作的一整套学术思想理论体系,而知名于学界。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家园。河南既是文化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而且也是书法大省。就当代书法来说,河南也是很特别的,上世纪80年代,河南就策划了国内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书法大展,还有‘墨海弄潮’等展览掀起的‘王铎书风’热,具有爆炸性、震撼性、导向性,这种大的格局影响了全中国。”

“河南人普遍爱书法、写书法,书法在河南这块土地上获得了尊严,河南也因书法争得尊严。”曾来德感慨说,相比之前,郑州这座城市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格局很大,正在走向国际化,身处省会郑州,已然能感受到一种大省气象。

曾来德

1956年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1973年入伍, 2004年转业至文旅部中国国家画院。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会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书法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书法学科带头人,世界华商书画院院长。系国家一级美术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

目前已出版《曾来德书法作品集》、《曾来德现代书法作品集》、《墨许山河—曾来德书法艺术·双重变奏》、《墨许山河—曾来德书法艺术·山水四季》以及《写无尽书》、《曾来德谈艺录》、《书法的立场》、《横竖有理》、《书法之诗·水墨之诗》、《曾来德书画百论》等专著。

分享到: 编辑:李怡萍 统筹:安学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