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黑熊非法猎捕:熊掌被撕裂腐烂,只能截肢

2019-04-27 来源:冬呱视频 分享到:



这里的黑熊都喜欢摇头,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是它们被囚禁时唯一可以做的运动。


- 这是冬呱的第 200 期原创 -



//////////



黑熊奴隶

 Black bear slaves  


在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我们见到了有些与众不同的黑熊,每只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伤害:脚掌断裂、肚子被切开、体型瘦小、牙齿溃烂……



这一切,都源于人类的贪婪。


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


野生亚洲黑熊在中国的数量预计在12000~18000头,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2016年的报告,全国圈养的黑熊数量也达到了2万多头。也就是说,整个黑熊族群,有一半在人类的控制中。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存在着一批非法养殖熊场。

 

在非法熊场里,憨厚可爱的亚洲黑熊被剁掉了“手指”,从被抓进来起,就被放置在一个非常狭窄,最高不会超过130厘米的笼子里,这往后的几十年里,它们将在这里度过暗无天日的生活。

 

解救受伤昏迷的黑熊材来自救护中心


央视曾经播出过熊场里的画面,一头熊的头骨上满是疙瘩,头部和身子完全不成比例,四肢蜷缩,熊掌溃烂,新旧伤痕互相交叠,令人触目惊心,不忍直视!

 

原来,这头小熊5年前被囚禁,就再也没有被放出来,小熊3个月时就已经和笼子一样大了,当肩部把笼子撑满时,头和腿还在长,当头把笼子撑满时,头骨还顺着笼子缝隙继续长,四条腿弯弯曲曲伸展不开,最后在痛苦中,长成了畸形的样子。因为脚掌一直踩在铁栏杆上,早就被磨破了皮,骨头也深深地陷进去。

 

被非法猎捕的黑熊材来自救护中心


为什么黑熊要被这样残忍对待?因为它们在熊场主眼里是赚钱的工具,熊掌、熊皮、熊肉、幼崽,都能换钱。机器只要活着,就不需要花费多余成本“维护”。

 

他们不会在乎黑熊作为一个生灵是否会疼痛,甚至连水和食物都不能保证充足。

 

熊常年被关闭在这样的环境中,在遭受身体折磨的同时,它的精神也已然崩溃。

 

为了缓解压力,连翻身都困难的黑熊只能通过咬铁栏杆或用头撞击栏杆来进行发泄。因为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黑熊都在用力咬,所以它们的牙齿大都烂掉了。


解救黑熊的画面(材来自救护中心


高额的利益,催生着人类无边无际的贪欲。偷猎、盗猎、买卖、走私……人心在欲望中被放逐,而黑熊沦为了这场金钱买卖中的奴隶。




人类救赎

 Human salvation  


当黑熊在遭受无尽折磨时,一个英国女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1993年,谢罗便臣背着双肩包,坐在前往广州郊区的大巴上,窗外倒退的青山绿水,让她觉得不虚此行。她不会料到,几个小时后,她的人生将迎来一场巨变。

 

工作人员在为参观熊场的游客讲解


车子停在一家养熊场,导游组织游客游览参观。同行的游客兴致勃勃地挑选黑熊制品,谢罗便臣对此不感兴趣,独自游览时不经意间走进了养熊房。

 

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黑暗里,低吼、咆哮、骨头与笼子的撞击声,仿佛变成了千万根银针,扎得她毛骨悚然。

 

突然,她觉得肩膀被轻轻拍了一下。一回头,竟是一头母熊从笼里伸出前掌搭住她的肩。本能的,谢罗便臣一下子握住了熊爪,母熊也轻轻地捏了捏她的手心。对视中,“它的目光刺穿了我的心

 

当时,谢罗便臣已是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顾问。这次邂逅被她视为“一生中接受到的最强烈的信息”。

 

黑熊正在被蚕食健康与自由,她试图让脱轨的世界尽数归位。


正在休息玩耍的黑熊材来自救护中心


一个人背着双肩包四处演讲、办展览、募捐。来来回回的人群中,她站的笔直,目光坚韧,奋力呼号。因已在国际爱护动物组织工作了11年,她的呼喊迎来众多同好者的回应。

 

1998年,她在香港正式创办了亚洲动物基金会,两年后,在成都设立黑熊救护中心。

 

那年七月,她与四川省林业厅签订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释放500只生活在条件恶劣的成都养熊场中的黑熊,并且将为彻底淘汰养熊业而共同努力。

 

黑熊救护中心建成后,饲养员、维修人员和园丁大多都是从附近村子里聘请的,而兽医和志愿者,很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名牌大学生。


谢罗便臣和莫文蔚(图片来自亚洲动物基金微博


为了让黑熊开心,他们搭起了草架、竹床、秋千,建立游泳池,荷塘等游乐设施。

 

在和黑熊的接触过程中,连性都摸得一清二楚,他们把趣味相投的熊安置在一个熊舍里。

 

他们给熊孩子们都起了名字,甚至清楚地知道哪只熊爱吃棉花糖,而哪只又爱吃臭豆腐。

 

他们每个人都把熊当作自己的朋友或者孩子,尽心尽力地照顾它们,希望受过伤害的黑熊能够变得开心自在。


为黑熊做检查和治疗




拒绝亲昵

 Refused to intimacy  


但是,受过伤的黑熊,却不那么容易重新面对新生活。


 

来基地的黑熊都是被大卡车运送过来的,当工作人员满怀期待地将熊放归到这片乐园时,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在旁边的水泥地徘徊,不敢跨步向前走向草地,有的甚至不愿意从熊舍走出来。

 

原来这些熊被困在笼子里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草地对于它们而言太过陌生,太过奢侈。对于突然改变的环境,它们觉得不安,甚至有的熊害怕阳光与绿草。

 

刚来基地时性格暴躁的黑熊


这样的现象让人心酸,这让救护中心意识到将熊救回来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让熊安享晚年。

 

安享晚年的第一步,就是尽量避免人类和熊的接触。就连饲养员都要注意,否则怕熊对人产生依赖。

 

在基地的熊,几乎都有一个习惯,会对着栏杆不停地摇头。因为曾经被囚禁时,摇头是它们在笼子里唯一的活动。更糟糕的是,它们的嗅觉和大脑都已经退化。

 

离开熊舍出来活动的断爪黑熊


为了矫正熊的行为,工作人员会将蜂蜜、水果藏在山洞或者木桩上,让丧失觅食能力的熊训练它们的嗅觉和大脑。


渐渐地,黑熊从刚来时的小心谨慎,变得活泼自在,甚至兴致来了,调皮的熊还会追逐嬉闹。

 

瘫在水池边,爬到树上发呆,嗅着鼻子找蜂蜜,这些被囚禁了数年时间的黑熊宝贝们,终于活成了熊的样子。

 

在池塘里玩水的黑熊


但遗憾的是,因为被关的时间太久,身体受到摧残,没有野外生存的技能,它们已经都无法回归到大自然。

 

在这二十年间,每只熊死去,基地都会为它们建立墓葬,设立纪念馆。我们拍摄时恰逢清明节,我们注意到工作人员会来给照顾过的熊孩子们献花。

 

兽医护士在逝世黑熊墓前


如今,这里的工作人员已经救助了286只黑熊。他们早已把这里当作家,把黑熊当作自己的孩子。

 

但是对于未来,他们最大的希望是,这个基地可以不再接收熊。因为没有买卖,黑熊就不会被残害。对于黑熊来说,大自然才是最好的归宿。

 

这么多年,也曾有人质疑过他们:为什么救熊而不去救助贫困的人?帮助黑熊有什么意义?

 

我想,借用《动物世界》里的旁白来回答最好不过:人类并不是万物的统治者,而是万物中的一员。动物会流泪,会欢笑,保护好他们,别让人类成为最孤单的生命!



导演/ 王界文

摄影/ 朱昭宇 伊吉林

策划&文案/ 杨萌萌 张怡

混音/ 王宜谦

制片/ 孙娟 白阳 


—— 最近大家都在看 ——

(点击下面的图片就能观看)

??

      


分享到: 编辑:卢月丽 统筹:孙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