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磊,这个为了民族大义舍弃优渥生活,捐躯赴国难的年轻人,终于在埋骨异乡76年后,在媒体及众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和家人“相见”。
而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市的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长眠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中,“陪伴”他的还有4个河南老乡,目前还有3人还没有家人的消息。
24日,郑州晚报联合《洛阳晚报》、《平原晚报》、《南阳晚报》、中原网及今日头条的“寻找烈士后人”项目组,在全省范围内,为其他几位长眠在美国的空军抗战飞行员寻找家人。
还有三名飞行员,长眠异国的他们等着“回家”
19日,帮助长眠在美国76年的洛阳籍抗战飞行员赵光磊“寻家”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无数全国各地的网友和读者都在关注着这个故事。21日赵光磊的堂弟赵广毕找到了。
22日上午,中国留美学者张建营教授在和赵广毕进行视频连线时,他告诉记者,赵光磊的墓碑旁,还有几名河南籍的飞行员。
根据李安女士提供给记者的名单中,除了几名还没有查到中文名字和籍贯的飞行员,已知的安葬在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的河南籍飞行员一共有5名,除了已经找到的赵光磊和之前找到的高锐,还有三名飞行员长眠在这里。
▲郑州晚报郑州+客户端报道截图
四地联动,为这些河南老乡“寻家”
根据李安提供的资料,这三名目前还没有找到家人的飞行员分别是:
袁思奇,河南新乡市辉县人,1917年出生,空军军官学校第14期学生,第三批赴美,1943年2月16日和朱朝富同机牺牲。他和赵光磊是同批赴美的学生。
杨力耕,河南南阳人,1923年出生,空军军官学校第16期,1944年10月1日牺牲。他与李安的二叔李嘉禾同机失事。
刘凤瑞,河南登封人,出生日期不详,空军军官学校第22期,1946年1月17日去世。李安说,根据美国志愿者查到的刘凤瑞这一批学院的入境记录,他是1945年2月2日乘坐美国USS Admiral W.S Benson运兵船到美国加州San Pedro。
为了帮这些长眠异乡70多年的年轻人找到家人,今起,郑州晚报联合《洛阳晚报》、《平原晚报》、《南阳晚报》、中原网以及今日头条的“寻找烈士后人”项目组,为这些飞行员“寻家”。
▲刘凤瑞的墓碑
如果您有线索,请拨打这些热线电话
本报和中原网将关注此事,帮助飞行员刘凤瑞“寻家”。
24日上午,记者把袁思奇的资料和照片提供给《平原晚报》记者李文奇。他说,他会将这个埋藏了70多年的故事写出来,帮助这个抗战飞行员寻找他的家人。
《南阳晚报》热线部记者也收到了记者提供的信息。
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项目组也和记者联系,他们将利用今日头条精准地理弹窗技术来帮助这些飞行员们寻找亲人。
如果您有登封籍飞行员刘凤瑞的线索,
请拨打《郑州晚报》热线电话0371-96678联系;
如果您有关于新乡籍飞行员的袁思奇的线索,
请拨打《平原晚报》热线电话0373-2681111;
如果您有南阳籍飞行员杨力耕电话,
请拨打《南阳晚报》热线0377-63296666联系。
长眠美国70余载的这些河南籍飞行员,他们都能找到家人吗?本报将继续为您关注。
每一位出征的战士
背后都有一个等他归来的家庭
郑报融媒·郑州晚报记者 袁建龙 洛报融媒记者 李砺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