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提升县城乃至全县域的民生质量,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扩大内需开拓新的投资消费空间。河南省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下步工作有何打算?
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新闻。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增强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2024年河南全省102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分别达到3.73万亿元、6617万人,占全省比重分别达58.7%、67.6%,成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支撑。
培育县城特色优势产业
河南依托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平台,引导县域产业集中集聚,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培育形成中牟汽车零部件、临颍休闲食品、民权制冷电器等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9家,建设1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产业支撑更加坚实。
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河南加快完善市政设施体系,畅通内通外联通道,提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强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县城居民生产生活便利度、满意度。目前,全省80%以上县通双高速,县城供水、燃气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99%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快推进,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全省174个县域医共体全部运行,实现县(市)全覆盖。
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持续深化县域放权赋能、省财政直管县和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分两批集中下放34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02个县(市)全部实现省财政直管,全省开发区由288个整合为184个,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总结认定37个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选取20个县(市、区)为新型城镇化试点,“一县一策”明确特色主导产业,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阳市潢川县与豫东南高新区税收分成经验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
河南省坚持把县城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产业园区“三化三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夯实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要素支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一步强化试点引领,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提升县城城镇化水平。
记者 孙雪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