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系统集成赛区,选手们正在全神贯注进行比赛
9月24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赛后新闻发布会在郑州航空港区新闻中心举行,介绍大赛成果、取得经验等相关情况。
348名选手获得奖牌 现场观赛达18.3万人次
本届大赛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项目之多均创历史之最,共有106个竞赛项目、3420名选手同台竞技。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348名选手获得106个项目的金、银、铜牌,35名选手获得“参赛团最佳选手奖”,13名选手获得“西部技能之星奖”,21个代表团获得“突出贡献奖”,14个代表团获得“优秀组织奖”。
大赛期间,现场观赛人数达18.3万人次。大赛吸引世界技能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南方”国家、港澳台地区的代表、技能精英齐聚中原,通过“赛、展、演、会、销”及人才招聘、商务交流、文旅体验等活动,累计吸引超18万人次现场观赛。
此次大赛还强化数智赋能,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化的赛务管理系统,创新“科技+技能”的办赛新模式。坚持全域专业保障,全部赛项入驻中原国际会展中心28个展馆,实现集中办赛;同时建立赛事的住宿餐饮、志愿服务等配套保障机制,投入场地经理等保障人员4000余人,青年志愿者1500余人。
大赛采用“赛、展、演、会、销”与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多元办赛模式。各地特色技能展示、绝技绝活展演紧密结合,技能培训小课堂、赛场技能奇妙游打卡、中小学生赛场研学等特色活动亮点纷呈,首次邀请“一带一路”部分国家驻华使节等外宾观赛,促进技能赛事从“专业领域”走向“社会视野”。
着力解决“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问题
河南将积极推动国赛成果转化为推动技能人才发展的有力举措,认真谋划“十五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着力构建“1234”工作格局,即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两个重点、发挥三方作用、实施四项行动。
突出“技能照亮前程”主题,积极营造“技能成才人生同样出彩,一技之长照亮美好前程”的社会氛围;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两个重点,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推动“产教评”“订单化”“项目制”培训模式,实现技能就业,着力解决“有人没活干”问题,聚焦先进制造、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分行业、分领域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弥补技能人才缺口,着力解决“有活没人干”问题。
要发挥政府、企业及院校和培训机构三方作用。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形成助力技能人才发展合力;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形成良性循环;发挥院校和培训机构基础作用,面向各类有提升技能需求的劳动者广泛开展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
河南以四大行动、产教融合等举措打造“技能豫军”
河南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着重加强培训模式、评价机制、激励举措等多方面的创新,持续提升技能培训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的能力,从而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豫军”。
实施“技能提升”“技能强企”“技能激励”“技能合作”四大行动,扎实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等开展技能培训;发挥企业主体培养技能人才主体作用,建设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培训、技能实训等基地和工作室,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的培训模式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一批实体化运行、产教供需对接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等新型学院;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技工教育等方面改革,促进企业需求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坚持“转化”为要,务实打造科学规范的竞赛体系。将竞赛标准转化为技工教育改革的“催化剂”,将竞赛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将竞赛热潮转化为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贯通发展通道,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完善技能人才管理制度、技能人才政策支持体系,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6年在上海举办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职业技能赛事,代表世界技能最高水平,是引领我们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高技能人才水平、夯实技能人才基础的重要平台。据悉,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6年在上海举办。
此次大赛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大国际赛事,对于展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成果、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距离开幕还有363天,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将围绕加强沟通联络、软硬件建设、备赛集训、氛围营造等4个方面开展重点工作。
会上还获悉,第四届全国技能大赛将在浙江举办。
本报记者 李娜 杨丽萍 刘盼盼/文 李新华/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