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情深 以格促治 | 郭家咀社区:“网格+居民议事”破难题

2025-07-1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坑洼泥泞的上学路变身平整坦途,杂草丛生的荒地化作生机勃勃的试验田,破损积水的便民道重焕新颜……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在二七区金水源街道郭家咀社区不断上演。今年以来,郭家咀社区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居民议事”机制,将一个个民生难题逐个击破,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具实效,该机制也成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开启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篇章。

郭家咀社区有了了解农作物的地方,满足了居民“种地”的乐趣。

让社区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二七区鑫苑小学周边的蜕变,是“网格+居民议事”机制发挥强大效能的生动缩影。学校东门南侧,曾是一片坑洼泥泞之地,道路状况极差。每到雨天,这里便变得泥泞不堪,积水严重,不仅行走艰难,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李文涛是学生家长,同时也是社区微网格长,他深知这条路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便,也明白改善道路状况的紧迫性。今年2月,他通过网格化管理体系,将这一问题及时上报。社区网格长收到反馈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启动实地勘察工作。与此同时,积极联动学校、家委会,共同商议解决办法。最终,经过充分的交流与协商,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确定下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条困扰居民许久的“烦心路”便完成了硬化,平坦整洁的路面展现在大家眼前。

道路修好后,还没来得及高兴,道路旁边杂草丛生的土堆又带来新问题。社区党委书记陈建勇介绍:“土堆有两三米高,杂草丛生,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考虑到周边小区不少接送学生的老人喜爱种植,社区便通过议事机制提议将土堆改为试验田,由学生家长认领。这样一来,既为老人提供了休闲活动空间,让他们能够享受种植的乐趣,又能作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消息一经公布,大家纷纷踊跃认领。

如今,3亩多的试验田里,玉米、茄子、西红柿等作物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社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还计划将北边400米荒地同样改造成试验田,并对土坡侧面进行修整,种上草坪和蔷薇,预计9月完工。对于试验田后续的管理问题,社区再次发挥“家校社联盟议事”的作用,明确了各方分工:试验田由学生家长认领维护,草坪由鑫苑物业管理,蔷薇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志愿者共同打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区环境的共同维护,让社区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共建共治共享最大“同心圆”

保通路的整治工程,同样是“网格+居民议事”机制高效运行的有力证明。毗邻亚新美好书苑和鑫苑名城3号院的道路,由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存在路面破损、积水严重等问题,尤其是在雨季,道路积水深度可达数十厘米,居民出行苦不堪言。社区网格长运用“嘴勤多问、手勤多做、腿勤多跑、脑勤多思、眼勤多察”的“五必勤”工作法,通过网格体系广泛收集民意。他们深入居民家中,倾听大家的诉求;在街道上,仔细查看道路的破损情况;与周边商户交流,了解道路问题对经营的影响。

随后,社区牵头召开了多轮“圆桌议事会”,组织物业、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共同协商解决办法。经过反复探讨和权衡,最终确定了“居民捐资+慈善配捐”的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了居民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就筹集到了7万多元资金。在资金到位后,施工队迅速进场,经过紧张的施工,修通了300多米便民路,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的出行难题。

从“小咀说事议事平台”到“圆桌议事会”,从“家校社联盟议事”到“居民代表大会”,郭家咀社区将“网格+居民议事”机制持续深化。数据显示,自该机制推行以来,已推动广场硬化、篮球场加装等多项民生工程落地,累计解决网格化平台案件、化解矛盾纠纷近70件。通过畅通参与渠道,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实现了“社区治理大家议、社区事务大家定、决策成效大家评”,以民主协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大“同心圆”。

记者 刘伟平 景静/文 马健/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周爱巧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