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我省持续加大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打击力度,着力防范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目前已开展专项抽检2.5万批次,排查发现涉嫌违法线索9385个,查处违法案件1336起,切实守护了农村食品安全。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省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锚定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紧盯网络销售、集贸市场、小经营店、面向农村的食品批发市场等重点业态和销售“三无”、“山寨”、过期食品、虚假宣传和违法宣称功能食品等重点违法行为,加强日常监督巡查工作力度,及时排查发现农村食品安全违规违法线索,强化“抽检+监管+执法”联动,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抽检2.5万批次,并对抽检不合格批次依法开展全流程核查处置,提升监管实效性。截至目前,全省排查发现涉嫌违法线索9385条,查处农村假冒伪劣违法案件1336起,罚没金额604.3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6起。
在此过程中,围绕整治违法行为认定、问题处置流程等关键环节,开展典型案例剖析、监管措施和治理经验分享交流,业务技能知识培训等基层监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三期。围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组织开展一期连锁食品经营企业行政指导会,着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通过豫食考核App、食品安全大讲堂等在线学习培训形式,不断加强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教育。
依托公众号、视频号等载体,全省发布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通告、防范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消费提示、食品科普宣传小视频等43个,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生产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意识。坚持开门抓整治,充分利用12315投诉举报热线、信访投诉、发布征集农村食品安全违法线索公告等方式,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及时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记者 李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