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老年人面对房产处置、遗产分配、意定监护等现实问题时,常因法律知识匮乏陷入维权困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6月2日,新郑市志愿者协会联合新郑市民政局走进龙湖镇张沟村开展“物质+服务”护老有“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题宣讲活动。通过法律知识普及、互动答疑和个案咨询等形式,为当地50余位老年人送去法律“护身符”。
“咱们老年人也要晓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台上,老师手持民法典,用一句问候瞬间拉近与老人们的距离。随后,授课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方言,重点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关于赡养扶助、财产保护、婚姻自由等与老年人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条款。针对“子女不赡养怎么办?”“再婚受阻如何维权?”等热点问题,老师则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具体。
75岁的张大爷在活动后感慨道:“原来法律对我们老人有这么多保护,心里踏实多了!”
在“法律知识问答”环节,老人们踊跃参与,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惑进行咨询。志愿者们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耐心解答关于遗嘱订立、养老金领取、防诈骗等实际问题。现场还发放了图文并茂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手册》,方便老人们随时查阅。
考虑到部分老人的特殊需求,活动特别设置了个案咨询台。由专业社工和法律工作者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一对一”服务,针对财产纠纷、赡养矛盾等个性化问题给予专业建议。
“志愿者帮我理清了房产继承的问题,这下知道该怎么处理了。”李奶奶握着咨询记录单欣慰地说。
本次活动共发放法律宣传资料80余份,接受咨询20余人次,解决具体法律问题12个,切实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新郑实践。
“此次活动创新采用‘法律帮扶+物质援助’模式,既解决老人实际困难,又提升其依法维权能力。”新郑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让更多老年人知法、懂法、用法。
记者 陶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