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迈入法治化新阶段,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这部承载着5500万户民营企业期盼的法律,以9章78条的制度设计,从市场准入、融资支持、科技创新到权益保护,构建起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四梁八柱。
郑州这座正在建设中心城市的热土上,民营企业家们以亲身经历解读法律条文,用发展蓝图描绘法治红利,共同书写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破除隐性壁垒 法治阳光照亮市场准入之路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突破,也是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法律首次以基础性法律形式明确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原则,从制度层面解决了民营经济长期存在的法律地位问题。河南浩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凤表示:“这部法律以刚性制度筑牢民营经济发展根基,彰显国家将民营经济‘始终当成自己人’的坚定立场。”
法律的核心亮点之一是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非禁即入”原则,明确禁止各级政府设置隐性壁垒。河南坦言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祖勤认为:“法律明确规定政府不得随意违约毁约,并将政府履约纳入信用监管,设立维权快速通道,这些内容给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这一制度设计将有效解决民营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市场准入难题。
破解融资难题 疏通金融“血脉”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民营经济促进法》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多层次融资支持体系,从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合法化到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全方位疏通金融“血脉”。高凤了解到,郑好融平台已累计解决超800亿元融资需求。她认为,随着法律实施,这一规模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
法律还明确了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方向,如不断优化信贷供给政策,引导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体系,协同创建信息对接共享机制,强化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功能等。河南升环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闫振伟表示:“这些规定有望缓解我们在资金方面的压力,使我们在业务拓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能够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激发创新活力 民营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在科技创新领域,《民营经济促进法》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技术攻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郑州佛光发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世蕾表示:“法律关于支持民企牵头技术攻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条款,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将借此东风,加大研发投入,深度参与电能源装备与电力系统解决方案的技术革新,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法律还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开发,推动数字化转型。高凤认为,这将助力郑州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崛起,推动“郑州制造”向“郑州创造”转型。河南聚胜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艳也表示:“法律支持民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经济转型注入动能。”
筑牢法治屏障 权益保护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权益保护方面作出多项创新性规定,包括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规范异地执法行为、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等。
尤其是针对反映强烈的一些地方和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种种执法乱象,法律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
法律同时明确,民营经济组织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的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个人信息等人格权益受法律保护,为企业维权提供了清晰依据。河南泰豫恒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续辉表示:“律师可以根据该法对民营经济的特别规定,帮助企业避免法律风险,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担当社会责任 法治引领民营经济新境界
《民营经济促进法》在赋予民营企业平等权利的同时,也明确了其社会责任。高凤表示:“我们将以法律为准则,严守生态红线,保障劳动者权益,加强合规管理,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河南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丁香表示:“作为企业党委书记,我深感责任在肩,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合规发展。”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制度预期。郑州企业家们一致认为,这部法律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定心丸”和“助推器”,必将指引着民营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奔向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
记者 董艳竹 通讯员 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