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季节,花样游“园”。5月5日,记者从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五一期间,郑州市各大公园、主题乐园变身热门景区。“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假期首日郑州市入围国内热门出发城市TOP10。综合大数据监测、抽样调查和区县(市)统计,假日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144.9万人次,整个五一假期郑州文旅市场呈现游园热、文化热、人气旺的景象。
城区变景区,游园更惬意
历经5年改造升级,承载着市民记忆的郑州世纪公园于5月1日正式免费开放。开园当天,“精品陶瓷展”“插花盆景展”“儿童绘画展”三场文化展览为游客提供了一份精美的“艺术菜单”。
五一假期,月季公园以1200余个品种、30万株月季织就花海,为游客倾力打造了一场灵动雅致的文化盛会;郑州植物园的42亩月季园展出697个品种、11.5万株月季;南环公园则以“一轴三区”布局月季园,让游客感受诗意与花香的交织。
风车舞动,繁花盛放。郑州绿博园数万支风车在阳光下转出彩虹光晕,郑州爱乐乐团将舞台搬进月季园,在花瀑旁轻拨琴弦,奏响爱的乐章。
风和日丽的假期,岂能少了露营。在山水的怀抱中支起帐篷,架起天幕,感受难得的惬意。郑州蝶湖公园露营市集重磅来袭,白天有酣畅淋漓的泼水大战,夜幕降临有派对DJ闪亮登场。帐篷边上吹着风赏着景,品尝美食,城区秒变景区。
文化+旅游,客流创新高
“春日上嵩山,武林有意思。”4月17日,少林寺碑碣(566—1990)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5月1日,融合“寺、禅、僧、武、和”五大主题的少林寺数字档案展厅正式开放,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少林寺碑碣,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存,更融合了历史、书法、绘画等艺术,对弘扬传统文化意义深远。”北京游客苑一帆感慨道。
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假期出行新选择。河南博物院首个沉浸式文物讲解剧《国宝奇妙游》五一上演,郑州博物馆《丝绸幻旅》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正式亮相,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触摸历史深度 感知华夏文明”系列活动也在假期为公众精彩呈献。
五一假期,巩义石窟推出“鼓震九霄·寻迹飞天”活动,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舞者,在光影交错中翩翩起舞,游客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石窟之中。与此同时,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工地面向市民开放,“六大沉浸式活动+八大趣味互动”带游客触摸华夏文明的源头密码。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和建业电影小镇,五一累计接待观剧人次超150万,客流再创新高,成为全国瞩目的现象级旅游“目的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上新的《麦子啊麦子》《红庙学校》《唱吧跳吧》等4部剧深受游客喜爱,景区假期前预订比例同比提升20%,5月2日、3日主剧场次全部售罄,省外游客占比超过八成。
5月1日,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2025非遗手作消费季”在管城区阜民里街区正式开放。漫步阜民里主会场,来自全市各县区的非遗传承人将雕刻塑造工艺带到这里,组成了一个展示金石之美、器物之趣的立体美学空间,有的游客在这里感受传统香包与绳结艺术的精妙,有的游客将长发盘起,尝试传统妆造,还有的游客又对郑州刺绣文创热爱不已,上前选购留念。
周边亲子游,彰显消费力
亲子家庭出游一直是假日旅游的主要构成,银基动物王国的“星空草原”、方特“双园”派对连番、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的“海洋大秀”、黄河滩地公园的“湿地花海”,都成为亲子家庭释放活力、增进情感的热门目的地。
五一假期,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交出了客流营收双增长的亮眼答卷。据统计,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53.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7%,旗下动物王国、冰雪世界等乐园业态人气十足,酒店日均入住率超九成,带动度假区整体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4.9%,充分彰显文旅消费市场的强劲活力。
假期期间,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的“海洋+”系列假日狂欢体验,首次与音乐跨界融合,同时融入非遗、科普、潮玩等元素,通过演艺升级、活动创新和精细化的运营保障,获得“人气”和“口碑”双丰收。据统计,假期5天,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全新的水下人鱼蝴蝶演艺连续两次登上央视,出圈又出彩。
本报记者 李居正/文 唐强/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