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南,故里春回。伴随着3月31日的晨光初露,具茨山麓的青铜编钟激荡起绵延千年的回响——这里是黄帝的诞生之地和故里所在,更是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精神原乡。
农历三月三,朝圣拜轩辕。此时此景,五湖四海归心与共,全球华人的目光聚焦于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聆听着跨越历史时空的声声传唤。拜祖大典现场,海内外中华儿女神情肃穆,共赴一场跨越5000年的文明之约。
便携装备护航文明圣火
火种接续,文明传承。
当具茨山巅聚光引燃的火种一路传递至故里现场,于轩辕殿前的圣火台熊熊燃起之时,新郑大队新村路消防救援站的班长陈志民与队员魏洺泽,正全神贯注密切留意着现场的一举一动,丝毫不敢松懈。
拜祖广场东侧、电子大屏后方,是今年陈志民与魏洺泽负责的点位区域。魏洺泽身旁的背负式细水雾灭火枪,引人注目。
“这种灭火枪仅部署在拜祖广场两侧的消防点位,主要用于扑灭明火。”魏洺泽说。
执勤期间,他们主要负责排查是否有人吸烟,以及现场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全力守护现场的消防安全。
“我们昨天下午都已经全部就位,提前开启全方位消防安保工作。今天天刚亮,我们就已坚守在各自点位,时刻保持待命状态,确保能对任何突发状况作出及时响应。”陈志民说道。
新村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张奇介绍,3月31日4时30分,全市212名消防救援人员投入点线面安保执勤。“在筹备阶段,新郑大队提前启动消防安保工作,立足点线实际,建立‘大圈保中圈、中圈保小圈、小圈保核心’的全域安保格局,保证点线面万无一失,确保核心场所绝对安全。”张奇说。
拜祖大典期间,新郑市消防救援大队发动辖区乡镇、街道(办)、派出所、巡防、网格员等基层防控力量,开展全天候、全要素、不间断巡查检查,确保核心场所“零失误”,将主干路线、支干路线划分为重点防控路段,投入防火巡查人员,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全方位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守拜祖大典期间安全稳定防控底线。
志愿服务处处以心相待
大典当日,志愿者们清晨便抵达现场,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们身着统一服装,面带微笑,精神抖擞地分布在各个岗位,负责引导嘉宾入场,耐心解答疑问,确保入场秩序井然。
“在大典筹备阶段,我们接受了多轮专业培训,内容涵盖礼仪规范、应急处理等方面,力求以最完美的状态迎接各方来宾。”来自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郭一诺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感到十分震撼与自豪。
一位负责引导的志愿者表示:“能够参与这样的活动,我感到无比荣幸。虽然过程辛苦,但听到嘉宾们的称赞,感觉浑身都是劲儿。”
热情、专业、奉献,来自郑州各大高校的学生志愿者成为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实际行动为这场庄重的典礼提供了有力支持。
出诊箱、心电监护仪、血糖仪、心电图机……走在拜祖现场的走廊中,你会发现,走一段路就有一个医疗保障点位,每个站点都会站着几位身穿蓝绿色急救服的急救人员,他们神色严肃,不时环顾四周。
“为确保大典顺利进行,我们对近10年来拜祖大典现场救治情况进行分析,制作演练脚本、制定医疗保障方案及点位布局示意图,对参加保障的105人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模拟演练2次。拜祖现场设置17个医疗保障点位,10辆救护车,急救药品33种,常规药品15种,移动担架15个,轮椅30个,伞89把,15台电除颤仪器,各保障点均配备出诊箱、心电监护仪、血糖仪、心电图机、氧气等急救设备和相关急救药品。”新郑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柳峰表示。
记者 杨丽萍 王治 董艳竹 陈凯 杨柳 张立 刘盼盼 李宇航 陶然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