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今年到底怎么干?印发《通知》明确170项重点工作

2025-02-0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2月5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5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列举今年170项重点工作,并明确责任单位,推动既定目标任务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

更大力度推动全方位扩大内需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释放消费潜能。

《通知》指出,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新汽车50万辆、家电800万台,实施设备更新项目3000个,工业设备投资增长10%。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壮大数字、绿色、智能等消费热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

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抓好开封、鹤壁、商丘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国试点,培育10个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争创10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加力扩大投资。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雄商高铁、平漯周高铁、郑州南站,开工焦济洛平、南信合高铁。建成沿黄高速公路等项目,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

开工建设商丘机场,加快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和周口、潢川、鲁山等机场前期工作。建成周口港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加快沙颍河、淮河、唐河等13个港航项目进度。

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通知》明确,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成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

支持省医学科学院、中原医学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联动建设省中医药科学院、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加快中原细胞和基因治疗等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开展中原农谷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推动中原农谷与周口国家农高区协同发力。

支持中原农谷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深度合作,支持嵩山、神农等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支持隧道掘进装备等领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力争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规划。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28条重点产业链,通过“揭榜挂帅”“PI制”等方式,实施超硬材料功能化应用、通算智算超算融合发展、可再生能源高值利用等20个重大科技专项。

创新“实验室+产业化公司”等成果转化模式,开展专利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试点,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300亿元。

高质量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加快实现营收1亿元以上企业有研发机构、5亿元以上企业有标志性研发成果、10亿元以上企业有创新联合体、100亿元以上企业成为科技领军企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4万家。

更大力度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通知》指出,突出集群化发展。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行动,支持新型电力装备、现代食品等产业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出第二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推动7大产业集群成体系成支柱成支撑。

支持比亚迪、上汽、奇瑞、宇通等企业扩量提质,力争整车产量200万辆、新能源汽车140万辆。支持超聚变、郑州合晶、华为安驰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漯河金海千亿级氟硅新材料项目建设。支持平煤神马等5家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00家。

提升省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功能,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网,推进全省信创云网建设,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加快5G—A商用部署,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加快郑州、鹤壁、新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

突出未来产业培育。瞄准人形机器人、高端仪器装备等赛道,开发具身智能整机产品,建设郑州智能传感谷,培育壮大未来制造产业。

瞄准碳基新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等,推动电子级金刚石、高纯石英等新一代电子材料创新发展,支持郑州、洛阳、平顶山、济源等地打造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未来材料产业。瞄准新型储能、氢能等,加快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郑洛新焦锂电池产业带,培育壮大未来能源产业。

更大力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通知》要求,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红线,深入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设1500万亩小麦、2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

实施乡村建设提质工程,培育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

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壮大粮油、畜牧、特色果蔬等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超百亿、超千亿产业链,做强“豫农优品”品牌。

更大力度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通知》明确,提升郑州都市圈能级。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市域一体化,优化主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强化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人文交往等能力,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持续提升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

编制郑州航空港区新十年发展规划,加快航空枢纽港、国际陆港等功能片区开发建设。

支持中牟新区加快建设,提速推进郑开同城化。深化郑汴许协同发展,支持郑开、郑新、郑焦等重点产业带建设。加快漯河、平顶山融入都市圈步伐。

提升区域联动发展水平。建强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智能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沉浸演艺等文旅产业创新升级,联动济源、三门峡加快豫西转型发展。

提升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联动信阳、驻马店构建豫南绿色产业体系。

支持商丘、周口联动放大交通区位优势,加大豫东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健全安濮鹤多层级协商机制,加强豫北跨区域合作。持续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培育一批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经济总量千亿县、财政收入百亿县、城区人口超50万县。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910个,改造城中村416个、老旧小区1459个,统筹改造一批老旧街区、厂区。

更大力度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通知》指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抓好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出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民营企业家“百千万”培训,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高水平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推进郑州—吉隆坡、郑州—墨西哥城等“双枢纽”建设,加快建设中国邮政航空枢纽,做强中豫航空集团,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100万吨。

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建成投用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拓展欧洲、中亚、东盟线路,开行班列4000班次。

培育壮大外贸新动能,积极拓展绿色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

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加快高频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实现“无感”审批、高效办理。

更大力度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塑造文旅文创新品牌。《通知》要求,提升黄帝故里、老家河南、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IP影响力,增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效应。

加快建设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实施隋唐洛阳城等重点项目,支持郑州、开封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

开展文旅产业链群建设三年行动,拓展文博研学、休闲康养、数字演艺等文旅新业态,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深入实施“引客入豫”行动,开展“四季河南”等特色文旅活动,打造“孔子周游列国”等精品旅游线路,让海内外游客在中原大地畅享山水盛景、品悟人文神韵。

彰显文化遗产新魅力。加快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建设仰韶文化新高地,推动双槐树、平粮台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走廊,加快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建成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开封悬河文化展示馆。

推动二里头遗址、万里茶道河南段申遗,加强贾湖遗址保护。

更大力度推动民生持续改善

《通知》明确,实施好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减负稳岗,破解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难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

实施好大规模技能培训提升行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65万人。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公办园在园幼儿超过50%。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工程,保障新高考平稳实施。推进新一轮职业学校“双高工程”建设。

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提质晋位、第二梯队创建实现突破,加快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建成北京天坛医院河南医院等5家医院。推进5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7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新增100所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

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提升100家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服务水平,实现1000所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建成100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培育100个养老服务品牌企业,新增或改造提升医养结合床位2.4万张。

记者 袁帅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