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职业病医院发布职业健康提醒

2024-12-2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受冷空气影响,全省气温持续走低。今日,河南省职业病医院(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发布冬季职业健康提醒:低温天气,劳动者要注意预防职业性急性中毒、职业性冻伤,保护职业健康。

职业性急性中毒

冬季气温降低,很多用人单位为了抵御严寒,常常紧闭门窗,关闭通风设施来保持室内温度。这就造成作业场所通风不良,一氧化碳、苯系物、三氯甲烷等有害气体蓄积,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升高,成为导致职业性急性中毒的隐形杀手,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直接威胁。还有部分企业临近年底突击生产,组织劳动者加班加点作业,导致管理混乱,所使用的有毒物质随意乱放,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

此外,寒冷导致劳动者作业过程中洗手、换洗衣物、作业后洗澡的频率降低,有毒化学品通过沾染皮肤或衣物进入人体导致中毒的概率明显增加。

【预防措施】

用人单位应在做好防寒保暖措施的同时加强工作场所有效通风,定期检查排风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转。密闭作业场所需保证足够的新风量,非密闭的作业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冬季工作场所要慎关门窗,更要严禁密闭门窗长时间作业。

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健康培训,在工作场所设置职业卫生警示标识和告知卡,明确工作岗位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配备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劳动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衣物、勤洗手。同时,用人单位不应为了赶工期而忽视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对所使用的有毒物质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

职业性冻伤

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即为低温作业。长时间的低温作业可能会导致体温过低、冻伤等一系列冷损伤,不仅会引起皮肤的红肿、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组织坏死,影响肢体功能。

发生职业性冻伤的主要因素是低温、高湿度和强风。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人体热量会不断散失。高湿度的环境会加速热量的传导,强风则会加速皮肤表面空气的流动并使热量散失更快。

此外,劳动者作业时的个体状况也是引起职业性冻伤的重要因素。当身体疲劳或处于饥饿状态时,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产热减少。长时间工作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和营养补充的劳动者,在寒冷环境中抵御寒冷的能力会下降。作业时劳动者没有穿足够保暖防风防水的职业防护服装,或者职业防护服装不合身则会加大职业性冻伤的可能性。

【预防措施】

在寒冷天气,用人单位尽量安排户外工作者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时段进行,合理规划工作路线和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严寒环境中。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可以避风的休息区域,供劳动者休息取暖。向劳动者提供合适的职业防护服装,要保暖性好,具有防风防水功能,特别要注意保护容易冻伤的部位,头部采用佩戴帽子、护耳等保暖措施,肢体末端采用佩戴防寒手套、防寒靴等措施。

劳动者还应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适时调整劳动姿势并活动身体,防止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一旦发生冻伤,及时采取快速复温措施并避免感染,严重者应及时送医。

【专家建议】

医疗专家建议,低温天气,劳动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企业做好空气流通管理工作,不要因为觉得寒冷就擅自关闭通风设施,在发现车间内空气流通不畅或有异味时,应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从事低温作业时避免饮酒后上岗,作业时正确佩戴个人保暖防护用品,劳动强度不要过高,防止过度出汗,一旦出现肢端疼痛、寒战等低温危险信号,应引起重视,甚至终止作业。

记者 王红

分享到: 编辑:段景景 统筹:卜贝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