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座城市
能从不缺席
一个伟大民族的
本来、所来和未来
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少年老“城”
郑州
中!
华夏源、古都韵、黄河魂
郑州跨越千年的本来之处
5300年前,
古代先民在此大兴版筑
遮风避雨,安身立命
“中华第一城”,起于天地之中
3600年前,
商代在此开国建都
亳都之名,由此永载史册
新华社照片,郑州,2022年7月26日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位于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是一座专题遗址博物馆,展厅面积约5500平方米,展出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000余件,并利用沙盘模型、场景复原、声光电技术等辅助手段,展示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文物、遗迹、考古研究、遗址保护成果等内容。新华社记者 徐嘉懿 摄
1000多年前,
这里是开元盛世的交通要道
来往行人商旅昼夜不断
财富、文明
在车轮马蹄间流动、碰撞、激荡
100年前,
这里是火车拉来的商贸城
轰鸣声唤醒了文明古都
70年前,
这里是新中国建立的轻工城
棉纺厂、磨料厂、砂轮厂
一批批工人在这里挥洒汗水
8年前,
这里入列国家中心城市
中,是郑州的先天优势
20世纪90年代,郑州国棉三场车间一角(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从商汤都邑,战国名城
到京汉、陇海铁路旁的小小郑县
再到如今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郑州,这块“天地之中”的热土
正以蓬勃之姿走向世界
新华社照片,郑州,2003年破土动工,短短12年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从一片芦苇丛生的鱼塘洼地,变身为面积10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5万、入驻企业3万余家的生态都市,演绎出一个中国中部城市开放发展的速度与激情,成为21世纪造城浪潮中的典范。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今日郑州
高耸的夯土城墙断面
唐宋八大名楼之一的夕阳楼
国潮、时尚小店汇聚的创意街巷
相聚在同一时空
新华社照片,郑州,这是2022年7月26日拍摄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商朝的钟声从这里敲响
青铜的光芒在这里绽放
见证着3600年城址不移的奇迹
万里黄河奔流过境
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络绎不绝
记录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郑州饮马沟黄河风光
一条郑开大道
串起八大主题园区
一场“郑马”
联通会展中心、商都遗址、二七纪念塔
雪后郑州二七广场景色
赏古看今
漫步这座少年老“城”
感受中原的浪漫
聆听历史的声音
古老与现代
厚重与轻快
肇始、勃发、磨砺、复兴
千年郑州,永远“郑”当其时
人在郑州
要用一碗麻辣鲜香的胡辣汤
开启新的一天
大骨高汤做底料
加入多种天然中草药配制的汤料
再佐以胡椒和辣椒熬制
老话说
早上一碗胡辣汤
给个神仙都不当
胡辣汤
中午就去尝尝
面筋光滑、汤肥肉鲜的烩面
集荤、素、汤、饭为一体
一碗吃尽中原风
晚上点一道红烧黄河大鲤鱼
宴请八方宾朋
黄河水养育出来的大鲤鱼
肉质鲜美、弹嫩可口
烹制后色泽红亮、肉质筋软
这道名菜,曾代表河南走进联合国
到了郑州,
上东边要看看“大玉米”
以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砖塔
登封嵩岳寺塔为原型
却因其状似玉米
便有了一个更可亲可近的名字
新华社照片,郑州,2023年1月21日晚,郑州市郑东新区千玺广场上演灯光秀,欢庆新春佳节。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每当夜幕降临
“大玉米”变身灿烂的“金玉米”
高楼林立,灯影交错
农耕河南的底色
绘上了
量子之城、算力之城、
人工智能之城、新能源汽车之城
新画卷
往南边,
要去黄帝故里寻根拜祖
黄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尊宗敬祖
是中华文明绵绵永续的精神密码
也是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纽带
新华社照片,郑州,这是2024年4月11日拍摄的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去西边,
要登上雄踞五岳之中的嵩山
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
周公于此
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
嵩山因而成为古人心中的“天地之中”
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
“天地之中”
历史建筑群凝聚中华古老文明的精髓
新华社照片,郑州,这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嵩阳书院内的“将军柏”(2022年4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山中茂林里,少溪河北岸
坐落着“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
这里是禅宗祖庭,功夫圣地
中国文化一张闪亮的名片
新华社照片,郑州,2019年1月10日,一位僧人在少林寺内清扫积雪。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多个少林文化机构先后在海外设立
不仅发挥了对外交流的重要作用
也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传向世界
2024年6月14日在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附近拍摄的嵩山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向北边,
要去眺望抚育了两岸千百年的母亲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新华社照片,郑州,豫陕交界附近拍摄的黄河景色(2020年9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曾经的浊水悬空、怒波东流
经历了一番“爆改”
变得青山巍巍、河水滔滔
曾经的“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已是芦花摇曳、水鸟翩飞
新华社照片,郑州,这是2021年5月2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拍摄的黄河(前)与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北岸明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开放、创新、包容
郑州淬炼升华的所来之路
北邻黄河、西依嵩山、十省通衢
郑州,史谓“天地之中”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路过此地
在新落成的管城驿里
得多年挚友盛情款待
他挥笔写下了《管城新驿记》
“远购名材,旁延世工,
暨涂宣皙,瓴甓刚滑”
一派产业兴旺,生机勃勃的景象
跃然纸上
过去,这里是“丝路”要道
商旅云集,东西交汇
驼铃声中传递四方货物
这里是漕运中心
漕船往来,连通南北
水路之上运送丰足粮米
如今,“郑”在这里,
天地之中,四通八达
全国12个最高等级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全国6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
是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信
兼具的综合枢纽城市
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基本成形
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
唯一的“双十字”中心
以郑州为中心
2小时航空圈
覆盖全国
90%以上人口和95%的GDP
2小时高铁圈
覆盖全国
4亿人口的生活和全国1/3的GDP
立足优势
再造优势
变“交通区位优势”
为“枢纽经济优势”
“空中丝绸之路”
举办了两届郑州-卢森堡
“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
连续三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
初步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的
国际货运航线网络
“陆上丝绸之路”
郑州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
首创“中欧班列+TIR国际公路运输”
国际多式联运新模式
形成辐射
欧洲、中亚、东盟、亚太(日韩)等
“27个境外直达站点、9个出入境口岸”的
国际物流网络
中欧班列总累计开行超1万列
综合运营能力保持全国前列
成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2024年5月30日拍摄的河南省郑州东站附近纵横交错的高铁线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网上丝绸之路”
2023年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
位列第一档
排名全国前十
郑州市首批“独角兽企业”
跨境电商企业
致欧科技成功上市
“海上丝绸之路”
“陆海联动,铁海直运”模式
全国首次在郑落地
常态化开行
郑州至青岛、宁波、连云港等港口的
铁海联运班列
2023年
郑州中心站海铁联运
到发集装箱突破4万标箱
“空中”“陆上”“网上”“海上”
四路并举
“枢纽经济”变身“开放高地”
四海宾朋
聚变郑州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双鹤湖公园
如今,郑州聚集世界500强企业113家
今年前三季度
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238个
“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
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六最”营商环境
是郑州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也是郑州对现在、未来朋友们的承诺
2018年11月20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为企业办理业务。近年来,河南自贸实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发展动能。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如今,“郑”在这里
“产业强市”实力雄厚
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约1/9
培育钻石产量占全国1/3
郑商所期货交易的“郑州价格”影响全球
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比亚迪工厂里
工业机器人成排成列
机械手灵活翻飞
1分钟下线1台新能源汽车
30秒下线一只动力电池电芯
郑州比亚迪超级工厂2023年4月投产后
当年完成产值335亿元
生产整车超20万辆
生产动力电池及储能7吉瓦时
郑州龙头车企宇通客车
走进了巴黎奥运会
140辆宇通客车穿梭在法国街头
今年前10个月
宇通客车大中轻型客车
累计销量达3.46万辆
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郑州已集聚了
包括比亚迪、宇通客车、郑州日产等
7家整车企业和150多家配套企业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2025年
郑州整车产能将突破3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能超150万辆
产业规模5000亿元
一座“新能源汽车城”冉冉升起
新华社照片,郑州,这是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总装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宋Pro”生产线(2024年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如今,“郑”在这里
科技创新,充满活力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67%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800家
科技型企业总量达1.3万家
全国重点实验室14家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企业技术中心20余个
在郑合作院士达88人
近三年招引留郑大学生超过50万人
城市年轻力指数居全国第五
国家区域科创高地
国家重要人才中心
加速建成
新华社照片,郑州,2020年9月14日,参观者在郑州国家高新区网络安全科技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聚变、迭变、裂变
预示郑州“老城”少年的未来征途
20世纪80年代看高新区
90年代看经开区
新世纪
00年代看郑东新区
10年代看航空港区
这40年郑州发展中
功能区扮演了颇为重要的角色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志
11月16日
郑州中牟新区呱呱坠地
向东,向东
迎着朝阳,向着未来
郑州都市圈又迎新动能
郑州经济版图仍在裂变
中部崛起国家战略
黄河国家战略
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
河南自贸区
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
跨境电商综试区
大数据综试区等
多个战略载体联动叠加
承天时、地利、人和
换道超越,产业迭变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融合聚变
历史昭示未来
郑州常住人口
2000年665.9万
2023年1300.8万
郑州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
2000年133.2平方公里
2023年796.70平方公里
郑州生产总值
2000年728.4亿元,全国城市排第30名
2023年13617.8亿元,全国城市排第16名
物理学中
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
形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
同时释放质子、中子或能量的反应形式
称为核聚变
又称融合反应或聚变反应
数字经济里
有项“超级频率聚变”创新技术
可整合终端信息
最终建造出一个全覆盖的5G信息网络
2021年11月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落户郑州
用时55天
公司首台服务器正式下线
2023年
超聚变销售收入超280亿元
2024年上半年
超聚变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0%
这颗算力赛道上的“中原明珠”
是郑州聚焦数字经济、
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生动缩影
物理学里
聚变的反面是裂变
经济学里
聚变的前方或是裂变
无论聚变,还是裂变
都将释放强大能量
郑州深入落实
河南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数字化转型战略、换道领跑战略
优势再造、动能转换、向新向好向高端
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抢滩占先新兴产业
高位嫁接传统产业
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产业跃升走出了
一条超越、聚合、变革的“超聚变之路”
古老而又年轻的郑州
犹如一位勤勉坚韧
而又开拓奋进的中原汉子
锻造着升级的“筋骨”
敲响着裂变的“惊雷”
编织着时代的乐章和更好的未来
在河南话里
“中”饱含赞意
意味着“点赞”、“行”、“好”
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少年“老城”
郑州,中!
“郑”当其时,未来可期
观一隅,知全貌
郑州之“中”
郑州之“聚变”
书写着华夏大地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波澜壮阔和壮丽天空
得中原者得天下
11月28日-30日
“豫”见长三角 奋楫“郑”当时
郑州市人民政府·上海证券报
长三角优强企业郑州行
重磅来袭
更多精彩
请点击《郑州,“中”聚变》
万千机遇,“郑”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