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犁 书写城市最亮底色 | 商都论坛

2024-11-0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郑 言

当日历翻到11月8日,第25个记者节如约而至。在属于新闻人的节日里,照常出版的报纸、准时出镜的主播、紧张更新的“头条”、实时跟进的热点,是新闻人庆祝节日的方式。

连日来,为迎接记者节的到来,本报推出“我在一线 为您报道”系列报道,以新闻人的视角,走到不同行业代表身边,去体验热气腾腾的生活、去感受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去书写城市发展的故事。在第25个记者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将镜头调转,照见今天的“主角”,向所有还在路上追逐光与热的同仁,道一声“节日快乐”。

何为记者?职责承载使命。

照相机里,定格着“第一现场”;采访本上,流淌着“纸上春秋”。记者以纸笔走天下,心怀国之大、民之忧,以梦为马,脚下是田畴沃野、肩上是道义担当;以笔为犁,瞭望时代风云、捕捉世间冷暖。日月不迟,四时相催,时代日新月异,记者笔耕不辍、步履不停。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记者,一路记录、一路见证,与时代同频、为城市注脚。当时间收于笔触、融于镜头、化为声音、凝为文字,城市发展的轨迹得以收录,或充盈于网络,或见诸报端,或以其他方式留存,给予更多关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这座城市的“打开方式”,向世界展现出“文化郑、年轻郑、国际郑、科技郑、服务郑”的城市形象。

何为使命?行动诠释初心。

还记得吗?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起“郑州热”,“以旧换新”补贴加码,焕发经济发展澎湃动能;“百馆之城”一眼千年,刻录着时间的更迭,演绎着文明的蝶变,商都古城墙遗址发出历史的呢喃,诉说着来自“郑州一环”的魅力;“2024中国(河南)—东盟人文交流月”“黄河文化月”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八方来客汇聚天地之中,领略壮美山河、厚重历史;“国庆哥”“吴帅帅”“李伟杰”,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一张张“好人卡”见证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暖与温情;升级版“天鹅湖 ”在这里上演,看疣鼻天鹅在此卧水眠沙,展示着属于“美丽郑州”特有的盛景与魅力……

何为荣光?无悔逐梦前行。

有人沿着雨雪风霜触达一线声音,有人顶着烈日酷暑深入事件现场,有人披星戴月将思绪诉诸案头,有人翻山越岭追踪热点焦点……发现、采访、构思、撰写,起承转合间,新闻的理想和着泥土的芬芳,化为倾墨笔端的力量,将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新闻呈现于读者面前。从传播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到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城市发展留下的烙印,从不乏记者的身影,一次次在场、一回回落笔,只为讲好郑州故事、传播郑州声音、展示郑州形象,让郑州融入世界,让世界更懂郑州。背后映射的,是平凡职业对城市的默默守望。

融媒体时代,快,是节奏;变,是主题。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流量裹挟是非汹涌而至,数据夹杂真伪泥沙俱下,舆论场上乱云飞渡,传播技术瞬息万变,有意无意地放大着行业的“本领焦虑”。置身其中的新闻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主流声音;越是观点交织,越需要鲜明立场。这个时代不是不再需要记者,而是更需要专业的记者、专业的报道。这就需要我们向下扎根、拔节生长,用理想与初心释放光与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去深入一线、去竞逐真相、去探究真理,用心描绘时代画卷,用力奏响时代强音,让真理之光照见社会、照亮时代、照进现实。

与新闻同行,与郑州同行,与时代同行。让新闻更有力量,让新闻人更有力量,我们要更加努力。

我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越嘈杂,越需要记者在场,去描摹新时代的万千气象;去丈量足下的土地,用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推动进步。让我们一起,以记者之名,回到广阔大地、回到新闻现场,用笔尖、用镜头、用图片、用声音,捕捉世界每一束光亮,向着心中最初的梦想继续出发!

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勿忘,“荣光永远在前方”。

各位同仁,无论现在的您是在一线、在现场,还是在行色匆匆的路上、在青灯孤影的案头,请相信,记者的职业本身就带有鲜明底色,和城市携手同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作为,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我们必能共同书写这座城市最亮的底色,我们必能共同见证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壮阔未来!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