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聚郑,求解考古界“哥德巴赫猜想”

2024-11-0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旧新石器如何过渡?东亚地区的农业起源究竟在哪?……

大咖聚郑,求解考古界“哥德巴赫猜想”

11月2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汇集国内相关领域顶尖专家的“旧新石器过渡学术研讨会”和“东亚地区的农业起源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开幕。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国内多省考古研究机构;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围绕东亚地区人类文化的“过渡期”和“农业起源”等相关问题深入讨论。

中国考古学会“半壁江山”汇集郑州

夏正楷、高星、赵辉、朱泓、吕厚远、王幼平、靳桂云、李小强、莫多闻、吴小红、张文瑞、张居中、赵春青……这些代表业内最优秀的专家学者涉及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新兴技术等专委会,中国考古学会的“半壁江山”汇集郑州。

老奶奶庙遗址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介绍,河南境内旧石器文化研究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考古调查发现的旧石器地点或遗址在2000年以前仅有60处,进入新世纪,河南旧石器文化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23年调查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达600多处,重点遗址的考古研究也在持续开展,新密李家沟、郑州老奶奶庙遗址等还获得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年来重启了裴李岗遗址考古发掘,为过渡时期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百年来,河南考古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新石器时代及以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上。随着新石器文化谱系的基本建立,学术视角向早期不断延伸,在本世纪初学界已经认识到了‘旧新过渡’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表示,通过近20年的努力,河南境内发现了一系列旧新石器过渡遗址,为研究这个话题又提供了学术资料的支撑。

在孙英民看来,旧新石器过渡时期的生产技术、生产材料、生活方式的变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革命,奠定了近万年来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历史文明的探源,终归要找到它的原点,旧新石器过渡就是人类文明的‘原点’。”

郑州地区具有“过渡期”代表性意义

“郑州位于中国及东亚大陆的中部,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位置,处于过渡地带的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为早期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不仅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舞台,更是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和旧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关键地区。”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介绍,近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密切合作,组织多学科队伍围绕东亚现代人起源,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与农业起源等史前考古重大课题,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发掘与研究,先后发掘了荥阳织机洞,新密李家沟,新郑赵庄、黄帝口,登封西施、东施、方家沟以及郑州市二七区老奶奶庙等重要遗址,填补了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空白。

“农业起源是城市文明的基础,是世界文明起源的基础,这个‘过渡’怎么重视都不过分、非常关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表示,史前考古有现代人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这三个核心课题,而农业起源也就是旧新石器过渡这个话题,是链接另外两个起源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郑州所在的中原地区是旧新过渡、农业起源比较关键的地区,尤其是新密李家沟遗址到新郑裴李岗遗址,正好是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体现了农业起源完整发展过程。我们在郑州组织这个会议,希望厘清大家还不是很清楚的学术问题,让我们对认识中华文明诞生的重要基础有更深刻的了解。”

“本次会议还有一个重大特点,就是高度的学科交叉,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看来,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的研究以前只有考古界少部分学者关注,而这次除了史前考古学者,还有环境学、年代学、地质学专家与考古学家一起研究这个课题,与会专家有广泛的学科代表性,“旧新石器过渡不是一个学科可以解决的,不同学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推进这项研究,将得出更加坚实的研究成果。”

“做好旧新石器过渡期的相关研究,是新时代考古学的新使命,更是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顾万发认为,“随着更多的考古成果不断涌现,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那些尚未被文字记载的历史,填补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认知空白,紧随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推进考古工作创新性发展、考古成果创造性转化。”

记者 左丽慧/文 王秀清/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