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好酒,敬于文化,始于味蕾,久留余香,忠于品质。
10月30日,2024中国仰韶酒文化节在仰韶文化发源地、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河南渑池举办。回到了“故乡”,一瓶瓶陶香四溢的仰韶酒,在此化身成为连接文化与传承的桥梁。豫酒文化大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原校长罗士喜在现场,向大家讲述了他心目中仰韶美酒的“七美”之处。
1 美在文化
酒,是文化的精髓,是历史的记忆。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中国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的考古发现,打开了7000年仰韶文化的神秘大门。100年后,考古科研人员在第四次仰韶文化遗址考古中,在仰韶文化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内,发现了以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麦族和块根类植物为原料制作的发酵酒物质。这也证实了,早在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运用粮食发酵来酿“酒”的技术。
2 美在自然
一杯美酒的背后,是微生物与时间的完美交织。微生物将粮食谷物中的淀粉降解为糖,酵母菌等微生物则利用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将糖转化为酒精。同时在发酵过程中,会代谢产生一系列的风味物质,随蒸馏进入酒中,赋予白酒各种典型香味。
中国白酒行业有个专业术语——“泥窖生香”。因为窖泥独特的质地结构,微生物群落在窖泥中生长栖息,并不断地被富集驯化。随着酿酒使用时间的增加窖泥中有益酿酒的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越丰富,窖池微生态越趋于完美,所酿出的酒也就越香。
3 美在九粮
高粱,作为古老的农作物,见证了华夏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也直接影响和塑造着酒的风味。河南渑池黄河南岸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可以说是极其适宜高粱生长的风水宝地。2017年,基于从源头上把控产品品质的初心,仰韶酒业将黄河南岸原粮基地建设纳入了“一庄五园”规划中,在沿黄河支流上涧河边绵延6公里的良田处,打造了万亩红缨子高粱种植基地。
仰韶万亩高粱基地的“红缨子”高粱品种,淀粉含量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衡,十分契合陶融香型白酒的风格特色,必当酿造出甘甜醇厚的美酒。这种原粮之美,不仅体现在舌尖的体验上,还体现在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上,代表着普通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仰韶酒的九种粮食包括高粱、玉米、糯米、大米、小米、小麦、大麦、养麦、豌豆,通过九粮九蒸、陶酿陶藏的方式酿造。
4 美在工艺
在白酒酿造的世界里,香型是酿造工艺的精华所在。深入比较了十二大白酒香型的精妙工艺,发现不管是酱香、浓香,还是清香,这些风格各异的白酒都蕴藏着高深的智慧。仰韶酒则采用独特的“九粮四陶”工艺,使得仰韶酒具有独特的陶融兼香风格,酒体平衡、协调、圆润,口感绵厚怡畅、口舌生香。九种粮食包括高粱、玉米、糯米、大米、小米、小麦、大麦、养麦、豌豆,通过九粮九蒸、陶酿陶藏的方式酿造;四陶工艺指的是“陶屋制曲、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隆坛储存”,生产出具有“陶酱、陶浓、陶清、陶兼”风格的陶融型白酒。
5 美在味道
酒的味道之美,不仅仅是味蕾之美,更蕴含着道德之美。酒的味蕾之美通过勾调技术来实现,勾调技术巧妙地把不同的酒液合理搭配,使酒的香味到达平衡、协调,提高典型风格。勾调技艺是味蕾上的雕刻艺术,于点滴之间,带来万千风味变化,为美酒画上点睛之笔。勾调的质量,需要通过品评来判断和检验。品评与勾调是白酒生产过程的两大重要环节,品评是前提,勾调是手段,通过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勾调出的酒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6 美在科学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酒类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选项。酒类行业要聚焦创新发展和智能引领,深入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进程,推动酿造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创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白酒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等酿造方式提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引入数字传媒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模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瞻性技术领域实现豫酒高质量发展。随着消费群体的多元化和青年消费群体的崛起以及线上网购的流行,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酒业发展绕不开的问题。
7 美在健康
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环境下,酒作为品质生活、健康营养的一种物质,受到大众欢迎。美酒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充满仪式感的表达方式。倡导适量饮酒,崇尚健康快乐生活。这是从古至今一以贯之饮酒的态度,也是中华酒文化的核心内涵。无论是从当今科学研究的角度,还是从精神文化的方向,都具有普适性。适量健康饮酒,方能体验美酒的醇美多姿。
记者 谢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