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郑州晚报文脉周刊

2024-10-1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溱洧之风 “诗经”美景再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中的开篇之作《关雎》,相传就产生于新密市的溱洧河畔。

溱与洧,方涣涣兮……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溱水、洧水两河交汇,流水淙淙,风景秀美,民风淳朴。两条小河虽不起眼,但跨越千年筑起了一道诗情画意的风景。

溱水和洧水,是《诗经》中留下名字的两条河流。

新密溱水湿地文化公园,或许,这样的秋色也在《诗经》里出现过

10月10日,新密溱水湿地文化公园,樱花树、柿树、乌桕树等的叶子已陆续换上或红或黄的色彩,一派秋日的美好风光。

溱水自新密东北部至东部全长28.5公里;洧水横贯新密东西,全长57公里。溱水、洧水在新密东部的曲梁镇大樊庄村交流寨汇合在一起称“双洎河”,流入颍水,最后汇入淮河。

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叩开了诗歌的门扉,一词一句间都蕴含了纯正的情感之美,塑造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时代。

如今,这些美丽的爱情诗篇,将幻化凝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为了再现溱水厚重的历史文化风貌,加快形成东部生态屏障,更好支撑新区发展,新密市对溱水河进行分期治理,打造溱水湿地文化公园。将“溱洧文化”内涵融入人水关系的改善,着力强调“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构建了兼具调蓄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的湿地景观系统。

记者 马健 文/ 图



门口排起长队,展厅人头攒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丰富的“体验感”······

郑州“文博热”何以一燃再燃?

国庆假期,郑州各大文博场馆“人从众”的火热景象令人记忆深刻:博物馆门口排起等候入馆的长队、各个展厅内观众人头攒动;全国首座“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将商代历史生动化鲜活化展示,公益考古讲座引来“铁粉”络绎不绝;夜爬嵩山与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相得益彰……遍地开花的文博热潮,共同描绘出郑州文博持续升温、“热”起来的喜人画卷。

郑州文博为何越来越“热”?记者进行了相关走访调查。

博物馆“菜品”丰富是基础

作为重要城市文化空间,博物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郑州文博场馆的持续火爆,离不开各大场馆精心制作的丰富“菜品”。

郑州博物馆新馆门前排起了数百米的长队 记者 马健/图

“假期我陪同学逛了几天,发现郑州的‘好地方’真不少。”大学生小杨告诉记者,除了打卡二七塔,在“商城之心”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探寻商文明,在城隍庙、文庙欣赏历史古建,到商都书院街城市考古体验课堂“考古”,都是令人惊喜的文博体验,“这些场馆相隔不远,活动各有特色,太赞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庆假期郑州文博推出了116项包括精品展览、文化展演、社教活动、专家讲座等在内的互动活动421场,除了精彩纷呈的互动体验,《商都翼翼 金玉华章》《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王之重器 赫赫其华——馆藏商代青铜方鼎展》重磅展览也是吸引观众的“宝藏”。而《“文艺郑州·山青花燃”2024首届“龙门对”书法大展》《“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等专题展览,让观众看到了文物之外的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博物馆里的舞台剧《汤颂》、舌尖上的文创“商小鲜”等新颖的文博产品,更是极大地刷新了市民群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动手体验考古发掘

除了国有博物馆的重磅活动,非国有博物馆的“助攻”也成为观众走进博物馆的强大吸引力。如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的“鱼心心奇遇”“文物走上明信片”“鱼心心·我爱你中国打卡墙”“国庆告白墙”等文化活动,使观众从陶瓷的角度了解中华文明;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郑州大信博物馆聚落、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郑州市天中艺术博物馆、郑州仁清金石传拓博物馆等也相继开展了国庆祝福打卡、文创集市、喜迎国庆社教活动等各种活动,为市民群众节假日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

此外,围绕重要节点开展“时令”性活动策划,进一步提升了文博场馆与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10月1日上午,二七广场举行的升旗仪式吸引数万市民游客观看,二七广场上的巨幅国旗、中国红大屏、向祖国告白、“我和国旗合个影”等主题点位迎来万人拍照打卡。仅十一当天就接待市民游客55万余人,带动消费1926万元。

博物馆是快速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今年国庆假期,郑州博物馆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5.3%。其中省外观众占比达39%,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喜欢到郑州博物馆打卡。

“活化历史”提升核心吸引力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老与厚重是郑州引以为傲的“标签”,但一度也是“难题”——时代久远的遗址、缺乏记载的史实,必须转化为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看得懂的“活”历史、喜欢参与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国庆假期,商都书院街“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引来人潮如织。游客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遗址现场跟随考古专家的讲解,观看出土文物、动手体验考古发掘、在互动游戏中了解商代历史……历史课本里的“商王朝”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手中、心里。

博物馆里体验非遗手工制作

“郑州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文旅文化资源丰厚,可谓资源禀赋独特,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博活动既有历史文化、文物元素的‘知识含量’,又有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郑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国庆到来之前,市文物局就多次组织文博单位进行活动策划的“头脑风暴”,一次次讨论活动主题、形式、落地执行等,倾力把郑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大众愿意参与的活动、看得懂的内容,从而内化于心,成为精神与血脉的组成部分,持续擦亮“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这也是让公众共享文物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实现‘文物惠民’的体现。”

“去年以来,我感觉咱们郑州文博场馆都‘卷’起来了。”喜爱历史文化的市民李先生高兴地看到,丰富的“体验感”成为郑州各大文博场馆特色活动的关键词,博物馆里体验非遗手工制作、绘制彩陶,甚至唱红歌等,五湖四海的观众围坐在博物馆,享受着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乐趣。

乘“网”拓展文博影响力

“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互联网无疑是提升文博影响力的重要“战场”。除了在朋友圈晒一晒自己的出行美景、衣食住行,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在网络分享自己“二刷”博物馆、参与的话题讨论、逛展攻略,文博活动逐步成为网络分享的主角。

在京剧脸谱上画画太好玩了

“在京剧脸谱上画画太好玩了,这是我的第一次脸谱作画体验,一定要在朋友圈‘秀’一下。”10月5日,走进博物馆参与活动的孙雨萱告诉记者,没想到博物馆这么“好玩”。活动进行中,不时有新来的参与者将现场热闹的动手环节拍摄成短视频,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在“无体验、不分享”的当下,线上线下文博活动同频共振,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

“国庆期间,国庆‘穿越游’系列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超300万余人,《欢歌迎国庆 文博放光彩》专题阅读量达8000万人次……”郑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经典红歌大家唱”活动线下在郑州博物馆、商都遗址博物院、二七纪念塔、大河村遗址公园、双槐树遗址、书院街遗址等现场与游客观众共唱,线上以短视频快闪活动形式推广,游客群众纷纷通过网络进行分享。

“吸引观众参与,一定要了解、使用当下大众最喜欢的社交方式和平台。”谈到近年来文博影响力提升的思考,郑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文博活动不能一办了之,还要注意活动的影响、传播的效果,以及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等方面。

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在节假日选择到博物馆、文化遗产地,这对文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与挑战。郑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假期全市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140.66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98%。“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将是今后文博场馆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文博场馆‘破圈’的主要路径。”下一步,市文物局将持续打造具有郑州特色的文博优质品牌,不断增强郑州的活力、魅力和竞争力,以高水平文博活动提升城市形象、助推高质量发展。

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文/图


韩国作家韩江获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

跟着诺奖读文学经典6部作品带你感受文字力量

当地时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国作家韩江,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据悉,韩江1970年出生于韩国光州,父亲和两位哥哥都是作家。从延世大学毕业后,韩江先后投身诗歌和小说创作。1999年,她凭借短篇小说《童佛》拿到韩国小说文学奖。此后,她先后出版了《植物妻子》《玄鹿》《素食者》《不要告别》等。2015年,《素食者》首次被译介到英国,次年,韩江凭借英译本的《素食者》拿到了布克奖,成为迄今为止亚洲唯一一位布克奖得主。

本期书香郑州,我们介绍6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经典作品,带你感受文学的力量和温暖。

莫言:《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二届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2018年9月,《生死疲劳》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生死疲劳》还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等版本。

川端康成:《雪国》

川端康成是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因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擅长抒情和诗意的书写,始终追求人生升华的美,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雪国》是一部唯美主义的代表之作,1948年出版,故事以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年轻女子的三次相会与感情纠葛为中心,所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国》被海外翻译最多,先后被译介到很多国家和地区,我国也出版了不同的译本。

这是一部中篇小说,仅有八万多字,如同一幅绝美而且朦胧的画,又如同一篇凄美而又惆怅的诗,集中展示了作家的才华与笔力,更揭示了作家的情绪和心境。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篇幅很短,集中了海明威所倡导的文学创作理念,相对而言,《永别了武器》这部长篇也很好地展示了海明威的写作才华,尤其是将战争对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毁灭揭示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初稿写于1922年,最后于1929 年出版。故事讲述了一对在战争笼罩下男女青年的颠沛流离的爱情,最终以女子的难产死去、男子的流亡天涯结束。

爱情在战争的威胁下可以生长,却难以最终成熟,这和战争阴影中的人的生命与命运完全一致。这部小说,冷静地揭示了战争的荒唐和残酷的本质。

韩江:《素食者》

在英惠的丈夫郑先生的眼中,“病”前的英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淡、文静。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英惠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

然而,一场噩梦之后,妻子却突然开始拒绝吃肉,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甚至到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而随着她被动的反叛以越来越特别和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丑闻、虐待和疏远开始让她螺旋进入她的幻想空间。在精神和身体的完全蜕变中,她现在危险的努力将使英惠——不可能的、狂喜的、悲剧性的——远离她曾经为人所知的自我。

美国权威杂志《连线》将《素食者》选入10年来10本最佳类型小说之列,同时入选的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和刘慈欣的《三体》。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世界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威廉·戈尔丁:《蝇王》

威廉·戈尔丁是一位小说家和诗人,他创作的小说富含寓意,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以及象征主义,是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戈尔丁的第一本小说《蝇王》,1954年出版,突出了他一直不停探讨的主题:人类天生的野蛮与文明理性的斗争。正是这部小说,奠定了戈尔丁的世界声誉。

《蝇王》是戈尔丁的代表作,小说将故事虚拟到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还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膨胀起来,因而互相残杀,最终发生了悲剧性的结果。

《蝇王》是一本重要的哲理小说,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的恶这一严肃主题。

记者 叶霖


“建国”眼中的郑州解放路:交通蝶变焕新,商圈活力十足

“我打小就生活在郑州解放路附近,年轻的时候这条街已经挺好了。”63岁的古建国说,“如今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它的样子放到当年想都不敢想。”

李建国 受访者供图

在全国以解放路命名的道路不胜枚举,郑州的这条路尤为特殊,1948年郑州解放,刘邓大军就是沿着这条路受到市民的夹道欢迎。75年前,郑州市政府填平了垃圾遍地、蚊蝇成群的“龙须沟”,建成了宽23米堪称郑州“第一路”的解放路。75年后,解放路如“脱胎换骨”,两侧低矮民房换成了绿树成荫的挺拔高楼,路边商贩摊位变成了灯红酒绿的商业潮街。这条路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时间带来的巨变,这条路唯一不变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永不停歇的活力。

出门好逛吃 去哪儿都方便

生活不过柴米油盐,这里居民切身感受到了这条街的巨大变化。“以前的时候,吃饭去二七塔东北角小吃一条街,洗澡去二七浴室,出门就骑自行车,南来北往的人特别多,热闹极了,以前也不错。”古建国说,“但和现在一比,就显得脏乱差了。现在地铁修到了家门口,去哪儿都方便。出门就是大型商场,吃喝玩乐都方便。”

解放路直通二七纪念塔

69岁的李建国在1981年进入解放路办事处劳动和社会保障站工作直至退休。他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解放路北侧的老坟岗聚满了做生意的个体户,轰动全国的郑州亚细亚商场刚正式开业。那时解放路办事处凭借辖区地理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工商服务网点达23个。1985年产值、营业额达1190多万元,利润完成436000元,街道经济工作跨入了二七区先进行列。

辖区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城市居民高档消费品日益增多,待业青年和社会闲散劳力就业问题基本得到妥善安排。但解放路的环境却不尽如人意,道路两侧都是低矮的平房,最高的楼也只有4层,几条街共用一个公共厕所和一条公共自来水管,居民区有人喂鸡、喂羊,更像是个大杂院。

解放路夜景

多年来解放路破茧成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绽放出璀璨的现代风貌。“如今反而平房成了稀罕物,家家户户搬进了社区的高楼,通水通电,街上的路变宽了,公厕也多了起来,老年人退休后还可以去活动中心走走,参加个合唱团、舞蹈班、画画班,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李建国说,“解放路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十年八年就能来个大变样,退休后走到街上,有些地方我都不一定熟悉。”

一步步发展繁荣

2008年,解放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郑州第一座斜拉式立交桥施工,在这里与铁路西的河医立交桥相接。2010年12月,郑州解放路立交桥顺利通车,全长1710米,贯穿郑州东西,直通至郑州繁华商埠所在的二七广场和地标性建筑二七纪念塔,成为火车站、二七广场、碧沙岗三大商圈的大动脉。那时,解放路属解放路街道办事处辖区,郑州大商新玛特购物广场、北京华联商厦、郑州华联商场、正弘国际名店等大型商厦坐落辖区当中。辖区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整个街道财政收入的90%以上,已成为街道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重要经济增长点。

解放路立交桥

2023年,解放路合并划到德化街办事处,亚细亚卓悦城也重新起航,二七商圈正蝶变升级。如今的德化街街道办事处依托辖区闲置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金博大引入比亚迪“迪空间”项目,与丹尼斯洽谈将北京华联片区改造提升为丹尼斯大卫城二七项目……这仅仅是德化街街道办事处全力拼经济的一个工作缩影。德化街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0.53平方公里,辖区经济以现代商贸业、服务业为主,是二七区“双轮驱动”战略部署的主要战场。面对新挑战、新任务,德化街街道办事处把抓项目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突出精准招商引进优质项目。

“这些年看到解放路一步步发展繁荣,心里也是由衷高兴。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祝愿咱们国家越来越好。”李建国说。

记者 程子鑫 许婷婷/文 马健/图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