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在少林寺的演武场上,刘伟光正全神贯注地施展着他的少林绝学“太祖长拳”,只见他双脚猛然蹬地,身躯如弹簧般向空中跃起数尺之高,双臂展开仿若白鹤展翅,引得周围人连声叫好。
快乐的少林练武生活
刘伟光,河南项城人,12岁时便怀揣着对武术的满腔热爱离开了家乡、踏上了习武的征程。迄今为止,他在登封已有22年之久。
时光回溯到2005年7月25日,一位母亲从周口项城来到登封少林寺探望她在此习武的儿子。当她走进少林寺,看到无数个如他儿子一般大的孩子在烈日下艰苦训练,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稚嫩的脸庞却透着坚毅,她的心不由得揪紧。
回忆起习武之路,刘伟光感慨万千。“练武很苦,初来少林寺学武之时,我年龄尚小,高强度的训练让我身心俱疲,每至夜晚,都会非常想家,这种思念化作了我习武的动力。在训练中,每当想要放弃时,都会想起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促使我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他告诉记者,习武之难,并非在于对身体的锤炼,而是对心性的打磨。他回忆起曾经在少林寺练功时,时常会在寒冬腊月中与师兄弟们一起在雪地中练功,直至手脚都冻得快要失去知觉,才肯罢休。
然而,习武之路也并非只有苦涩。回忆起那些与师兄弟们互相切磋武艺、与师傅促膝长谈的温馨时光,他的脸上不禁泛起了温暖的笑容。刘伟光告诉记者:“在少林寺学武期间,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也有许多快乐的时刻。我们师兄弟们亲如一家,时常相互鼓励。每次切磋,大家都会毫无保留地展现自身所学,认真观察对方动作,彼此学习对方的长处。那种携手共进、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让我受益良多。”
在少林寺中数十载的苦修,使他练就了一身非凡武艺,他向记者透露,如今他掌握的拳法足有上百种之多,而在众多拳法之中又以太祖长拳最为擅长。刘伟光回首自己的习武之路,感慨万分,正是那些苦与甜交织的经历,才铸就了如今坚韧不拔的自己。
爱在心头,梦在坚持
22年前,他还是一名12岁的稚嫩孩童,怀揣着对传统武术的热爱来到少林寺,从此以后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再恶劣的天气也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
12年前,他在少林寺中修行结束,习得一身精湛武艺,为了让少林功夫传承下去,他义无反顾的选择留在登封,成为了一名兢兢业业的武术教练。
他所作的一切,只因他打心眼儿里喜欢少林功夫。
“刘教练只在我们放寒暑假的时候回家,我们一天不放假,他便一天不回家。”刘伟光所带领的班级中一名天真无邪的孩童微笑着告诉记者。
刘伟光不仅是一名兢兢业业的武术教练,更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贴心守护者。无论是在练武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他都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在练武时,他亲身示范,耐心指导,让孩子们领悟武术的精髓;生活里,他关怀备至,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困扰。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精湛的武术技巧,还学会了如何勇敢地面对挑战、如何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如何以宽容之心面对这个世界。
对于刘伟光来说,看到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是他最大的欣慰。他告诉记者:“我看到这些孩子们就好似看到了那个曾经怀揣梦想的自己,我想把所拥有的最好的本领教给他们。打好拳或许容易,但学会做人却很难。我想通过练武来不断打磨孩子们的心性,让内向的孩子变开朗、让自律的孩子变卓越。”
这个年近四十、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已然许久未曾归家探望家中的父母妻儿,他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与坚持的力量。他的故事还在继续,将带着对武术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期望,在传承传统武术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我为少林献终生
少林功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它的一招一式,不仅展现了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更传递着对正义、勇敢和智慧的不懈追求。
刘伟光凝望着远方,眼眸中盈满了憧憬与期望。他衷心希望在未来,可以培育出众多出类拔萃的武术人才,使他们能在各类赛事中光芒四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认识和关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他渴望让少林功夫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让中华民族的坚韧、自强精神伴随着武术的广泛传播而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刘伟光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对武术的执着与追求,更是中华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写照,让中华武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李昊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