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
“薛其坤”,这是一个在国内和国际科学界都叫得响亮的名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菲列兹·伦敦奖、未来科学大奖、巴克利奖;35岁当教授,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61岁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薛其坤的人生经历,诠释着“小我融入大我”的责任担当,彰显着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扬着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斗志和锐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数十年的科研攻关过程中,薛其坤一直保持“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的工作习惯,被称为“7—11先生”“7—11院士”。薛其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奋战在科研的最前线,扛得住艰辛、耐得住寂寞,凭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用献身科学、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他辉煌的科研成就。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业的征途总是充满崎岖艰险。薛其坤的求学和科研之路并不平坦。比如,第一次考研,他的高等数学只得了39分;第二次考研,大学物理只得了39分;紧接着他选择了三战,终于成功。之后7年的读研经历也堪称坎坷,薛其坤后来对媒体回忆:“从1987年到1992年,没有一套像样的数据能写一篇论文让我毕业。”依靠不屈不挠的斗志,在“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的拼搏中水滴石穿,薛其坤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次跨越。
自助者天助,自强者恒强。近日,高考陆续出分,有人欢呼,有人平静,也会有人失落和不甘。薛其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情寄语年轻人,尤其是此次高考未取得理想成绩的高考生:“人生要保持斗志。”这句话语重心长、寄望深厚——高考失意不是失败,与其懊恼昨天、担忧明天,不如把握当下、珍惜现在。
薛其坤的人生经历还启示广大高考生:一个人将来发展如何,绝非取决于一场考试,而是源于日积月累的努力,以及对于人生方向的正确选择。机遇永远垂青坚持不懈的人,成功终将属于永不言弃的逐梦者。广大高考生应尽快收拾好心情,放平自己的心态,用满怀激情照亮前行之路,以昂扬的斗志书写人生华章。
奋斗,是对榜样的最好致敬。薛其坤的人生经历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见贤思齐、见贤思进,坚定不移地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发扬只争朝夕精神,保持追求卓越的心态,矢志不渝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和未来科技发展先机,以实际行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榜样如炬,引领前行。薛其坤的人生经历,也给各行各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带来了很多感动和启示:追梦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只有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在困难挑战面前,保持“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不断完善自己、积蓄能量,方能跨过一道道关、迈过一道道坎,最终达到目标、赢得未来,在奉献社会中书写精彩人生,唱响“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据《北京青年报》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