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面积稳定在226万亩以上、秋粮单产争取达到332公斤以上、秋粮总产力争达到15亿斤以上……5月22日,记者从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获悉,为指导各地落实好秋粮田间管理各项技术措施,确保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定2024年秋粮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今年我市秋粮生产要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在稳定秋粮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持续深入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大力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共促模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力争今年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单产再创新高。总目标是秋粮面积稳定在226万亩以上,秋粮单产争取达到332公斤以上,秋粮总产力争达到15亿斤以上。
意见要求,玉米一般大田选择稳产宜机收的中早熟品种;实施密植滴灌的地块选择高产、耐密、抗倒的中穗型品种。大豆选择耐密高产、适应性好、多抗宜机收品种,示范推广高产高油品种。“春争日,夏争时”,秋粮作物要尽量早播。玉米、大豆在麦收后及时免耕贴茬机械播种,玉米宜6月15日前完成播种,大豆6月20日前后完成播种。玉米一般大田保苗密度4500株/亩左右,密植滴灌地块密度5000株/亩以上,高产示范区要达到5500株/亩以上。大豆种植密度12000-15000株/亩。
玉米注意浇好蒙头水、拔节水、抽雄(穗)水、灌浆水。密植滴灌地块,视土壤墒情、作物需水规律和高温干旱发生情况,利用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多次滴灌,补充土壤水分,降低冠层温度。大豆开花结荚期要保证水分充足供应,遇干旱应及时灌溉。秋作物生育期如遇短时强降水或持续降水,要及时疏通沟渠,迅速排出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范渍涝。玉米密植滴灌地块种植密度大,必须进行化控,可在6-9片展叶时喷施胺鲜·乙烯利等控制株高,提高抗倒能力;在种植密度过大,前期徒长地区,要在9-10片展叶开展第2次化控。大豆可在初花期选用烯效唑等控制旺长。化控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错过适宜施药期不得补喷,喷后6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
在收获时可以适期晚收,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前提下,玉米在果穗中部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大豆在叶片脱落、茎秆变黄、豆荚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颜色、手摇植株籽粒发响时收获。
记者 赵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