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审判团队“专业化”,郑州这家法院去年审结知识产权案3420件

2024-02-2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创新。23日,记者从郑州市管城区法院获得最新消息,2023年,该院南曹法庭知识产权团队全年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3473件,审结3420件,结案率达98.48%。

荣誉:

杨松华被最高院评为

“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

2023年6月,管城法院荣获国家版权局“2022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一等奖”,2022年1月,南曹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2023年11月,南曹法庭庭长杨松华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

字体侵权?

专业审判保护创新发展

“对于字库字体而言,字库中单字只有体现较高的独创性、具有能够与已有字体明确区分开来的鲜明特征和美学价值,才能被认定为美术作品,获得保护。”

案涉字体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具有独创性?在办理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中,管城区人民法院知产审判团队查找专业领域资料,翻阅相关裁判案例、参考、指导文件,了解有关字体著作权认定的相关专业知识,从而经过研究案件事实和证据,最终作出公正的判决,原被告均未上诉。

知识产权审判对法官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自2019年以来,管城法院在南曹法庭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致力于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为提升专业化素质,定期组织干警听课学习,接受系统化业务培训;赴郑州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座谈、学习;针对审判实践中出现的侵权行为如何认定、赔偿金额难以确定、公证书存在瑕疵等问题,定期召开法官会议探讨研究,学习借鉴全国各地法院的既有经验,加强对系列案件的统一管理和裁判尺度统一。

破解技术难题

向技术要方法向专家寻新路

“仅2023年收案数3473件,是2022年收案数的2倍多。”据管城区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李晖介绍,随着基层法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案件标的增大、类型增加,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等案件增多,对法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

正如在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件中,原被告双方大多都对技术标准或参数存在争议,审理中需要对软件或小程序的各项功能进行现场测试,还需要借助第三方技术人员辅助完成,演示需要时间较长,且往往需要多次才能完成。

新型知识产权案件层出不穷,涉及专业技术领域广,审理难度增大,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如何破局?

“刚入额就审理专业性强的知产案件,对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学习的好机会。”袁小涛是2023年10月新入额的年轻知产法官,他说,知产法官不仅需要掌握知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对审理的个案所涉及的领域有深入的了解,有时仅凭法官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破解技术难题,就要向技术要方法,向专业领域专家寻新路。为此,知产审判团队构建技术调查官机制,组织起草《技术调查官参与知识产权案件诉讼活动办法》,规定在技术合同、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合同类案件中适用技术调查官,由技术调查官出具专业意见,以供法官审判中进行参考。

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的行为,让专业技术力量为知识产权审判插上腾飞的翅膀。

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不仅体现在专业高效上,还应在裁判尺度上达到统一。为加强对系列案件的统一管理,知产团队组织起草著作权(域名类)、(KTV类)、(图片类)侵权案件裁判指引,确保系列案件的统一管理和裁判尺度的统一。

“扫黄打非”

3年办理著作权类案件3505件

“被告人许某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3万元。”在一起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被告人许某以营利为目的购买盗版图书,并开设网店销售获利12.737万元,经鉴定涉案图书均为非法出版物。

近三年来,管城区人民法院共办理著作权类民事、刑事案件3505件,办结3495件,其中侵犯著作权犯罪8件,涉及“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3件,被判刑15人,犯罪金额433.7474万元,判处罚金187万元,退缴违法所得147.37万元,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2万余册,严厉打击了涉黄涉非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扫黄打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近日,管城区人民法院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河南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通讯员 张献玲 徐晓艳 文/图


分享到: 编辑:周爱巧 统筹:欧阳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