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记者从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获悉,2023年,46667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的156%,比上年度增加了10199名,服务满意率100%。
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
2019年以来,我省连续6年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持续对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开展康复救助。为更好满足残疾儿童家庭就近就便康复需求,我省财政部门积极筹措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资金3.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56亿元,省级预算安排资金0.95亿元,市、县落实配套资金1.29亿元,有效保障了救助工作顺利实施。
省残联在中国残联网站及时更新发布787个定点康复机构、207个经办服务机构、214名残联经办服务人员信息,80%的定点服务机构分布在县级,实现县级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全覆盖,更好满足残疾儿童家庭就近就便康复需求。省残联与省卫生健康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疑似残疾儿童进行登记管理,及时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据介绍,截至2023年底,我省开展康复早期介入的医疗机构1035家,开展住院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1906家,开展加速康复外科的医疗机构272家,提供居家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共654家,开展康复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机构共1202家。
优化工作机制
2023年,全省新生儿“两病”筛查66.89万例、筛查率98.44%,新生儿听力筛查66.72万例、筛查率98.18%,分别高于省定目标3.44、3.18个百分点。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省卫生健康委与省残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优先对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进一步诊断确诊的听力障碍患儿提供人工耳蜗植入等康复措施,有效推动听力障碍患儿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等一体化管理。
我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三级网络建设正逐步完善,共设置省级中心1个、市级中心13个、县级中心6个。制订完善康复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加强全省康复医学质量管理,促进康复医学科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发展社区和居家康复医疗,鼓励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全方位推动康复医疗服务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搭建全省统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平台,满足多样化康复护理需求。
加强康复人才培养 做好困难残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
我省大力开展康复人才培养培训,省卫生健康委依托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和康复医学会多次举办河南省康复从业人员培训班、河南省康复医师培训班等,并组织不同专业岗位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截至2023年底,我省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9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多数省辖市提前达到国家目标要求。全省康复医师高级职称占14.54%,中级职称占32.36%,初级职称占42.67%。随着我省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多名专家担任国家级学会主委,标志着河南康复专业迈进全国领先水平。
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专家库,落实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办法,指导各地会同教育、民政、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定点服务机构评估,规范机构准入、退出,加强定点服务机构动态管理。我省民政部门积极做好困难残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儿童参加康复救助项目进行信息比对,确保残疾儿童尽快接受康复救助。同时,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开展“残疾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2023年共支付634万元,使2761人次孤残儿童得到有效康复救治。
满足多样化康复需求
探索送康复上门服务、无陪护病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新途径,解决有需求残疾儿童不能到定点机构接受训练的难题。实施医教结合、融合教育康复服务模式,拓展康复服务领域。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结算、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网上办,提高服务精准化、便利化水平。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不断改善残疾儿童功能状况,提升康复质量,推动14个省辖市扩大救助年龄,44个县(市、区)提高救助标准。
特殊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我省基本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构建了“布局合理、类别齐全、两头延伸、普职特融通”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153所,在校生共6.83万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1.63万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3.5万余人,送教上门1.67万人;2023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7个百分点。2019年以来,全省共有近800名残疾学生考入高等院校深造。
据了解,省教育厅2023年共投入特殊教育专项资金3620万元,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布局,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含功能区)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设立特殊教育班,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置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教班,按规定配备教职工,落实生均经费和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
目前我省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康复类项目共31项
我省医保部门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稳步拓展医保药品和医疗服务目录覆盖范围,推动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参保人员医保待遇水平总体稳定并逐步提升。医保药品目录新纳入的用于治疗罕见病婴儿痉挛症的“氨己烯酸口服溶液用散”等限儿童支付的药品,将全部纳入我省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目前我省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康复类项目共有31项,覆盖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及吞咽障碍治疗、疼痛康复、心理治疗康复工程、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等康复科所有主流康复技术。针对参保残疾儿童群体将“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等治疗年龄段特殊,有助于患儿克服病理性反射,恢复社会适应能力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我省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同时将医保支付类别调整为甲类,无需参保人员首付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进行支付。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见习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