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从大连到郑州研学的小朋友,来到了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这群被网友称作“小海蛎子”的孩子们,足迹从清代铁路桥、新中国铁路桥和新世纪高铁桥“三桥汇聚之地”,到郑州地标“炎黄广场”,“小海蛎子”们畅游在黄河之畔,在面人、糖画、古琴、剪纸、拓印等文化体验中,感受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
记者从黄河文化公园了解到,近年来该园一直致力于研学课程的开发和研学路线的打造,目前已经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完整的配套设施以及优秀的研学导师团队。对于本次大连研学团队,黄河文化公园在原有的研学路线的基础上,根据团队的研学时间安排,以及北方孩子特有的关注点,对课程进行了优化,更能展示河南特有的黄河文化和传统,致力于让孩子学有所获,游有所得。
据悉,研学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团的听与看,孩子的学习方式更在于体验与参与,能动手去做、能沉浸感受、能深入思考,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本次研学活动也旨在溯源历史变迁,感受城市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打开孩子们探究世界的大门。
随着“小海蛎子”们在郑州的研学之旅告一段落,他们的研学所学、文化所感、体验所得等各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反馈。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经济发展局负责人毛志明告诉记者,本次研学结束后,研学老师对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给予高度的肯定,祭祖仪式、多彩的民俗活动与波澜壮阔的黄河景观,都成了研学之旅中孩子们难忘的记忆。
“在研学老师的讲解中,耳有所听,目有所望,潜移默化的将黄河文化印在心中;在炎黄二帝塑像前高声诵读《少年中国说》,口有所说,心有所感,无形中给孩子注入了精神力量。这些活动使得黄河文化更有生命力,使得黄河文化更加可读,使得黄河文化更能切实成为人们的精神给养。”毛志明说。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见习记者 李居正 /文 黄河文化公园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