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进校园,“2+3”模式公益慈善项目获点赞

2023-12-22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慈善+教育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2月21日,“二七区‘2+3’模式进校园公益慈善项目成果展”在二七区外国语小学举行。据了解,该项目自年初正式实施以来,50名专业社工师、心理咨询师和慈善志愿者在二七区20所示范小学,开展师生家长个体心理辅导、学生心理课堂、家长心理课堂三项主题活动,及其他多样的心理服务。

成果展示会上,二七区外国语小学校长闫鹏瑞感慨地说,“2+3”项目对学生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影响和行为规范”。

二七区教育局局长马遂鑫谈及体会时,非常感谢项目对区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和贡献,同时期待与慈善形成更多合力,推动全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更好更优发展。

二七区慈善总会会长崔世英高度赞扬项目是弘扬民族美德、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关心区教育事业,共促慈善+教育融合发展。

郑州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张明锁教授称赞“2+3”项目多维度关注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改善家校和谐关系、促进教育发展深度,是一项有温度、有高度的工作,值得在全市社会工作领域推广,协会将积极做好优秀项目的引领、推广工作。

“2+3”项目还得到了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二级调研员吴艳君的充分肯定,她说:“2+3”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对社工行业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同时希望“2+3”项目能够作为二七区、乃至郑州市的优秀慈善+社工项目,向更多领域拓展,持续开展、深化成果。”

据介绍,今年年初,由二七区慈善总会主办、郑州市冀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2+3”模式进校园公益慈善项目正式实施,搭建家校社三方沟通交流平台。极具特色的“2+3”模式,即学校配备1名社工师和1名心理咨询师,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小组活动、心理课堂等3项活动,旨在宣传、普及、提升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校社合力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处理学业、交友、情绪、人格发展等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

“2+3”项目对学生身心健康起到哪些影响和行为规范?成果展示会上,一位学生家长称,以前害怕收到老师的电话,担心孩子在学校调皮犯错,这一年,孩子成长了,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了。

“我没有勇气跟家长说我的烦恼”“我不经常举手发言,不善于表达”“我想跟您面谈可以吗?”……社工小信箱收到学生来信4000余封,成为学生的“树洞”,时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介入疏导。

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小组活动76次,个体心理辅导2414次,筛查出抑郁倾向或自杀表述25人已进行危机干预;开展家长课堂238场、学生心理课堂403场、教师讲座26场、校长论坛1期,12万余人次获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尤为重要。项目负责人表示,“2+3”模式进校园公益慈善项目虽即将结束,但心理健康工作的普及和发挥作用仍需接续奋斗,下一步,在市、区两级慈善总会的积极带动下,将联合各方力量,为我市青少年开展实施更多优质项目。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见习记者 田莎 文/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邓红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