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刚上热搜没几天,一批身着劳保大衣、花棉袄的大学生就紧跟着走进公众视野。
常年存在的劳保大衣如今突然爆火,很难不让人跟不断涨价的羽绒服联系到一起。
作为冬季必备单品的羽绒服,如今动辄上千元。而且不只是国外品牌,现在众多国产品牌也都走起高端化路线,这让原本可以“无忧购”的消费者逐渐“望而却步”。
在此情境下,00后身穿劳保大衣出来“整顿羽绒服市场”,也就很自然地走进了人们的心里。此时无声胜有声,民众对于羽绒服涨价的不满,以及囊中羞涩的自嘲,都在对这批“勇敢”大学生的围观中得以消解。
然而,劳保大衣背后的积极因素也同样值得关注。很多人对劳保大衣有共识:“很扛冻、贼暖和”,但样式单一,又有点重。年轻人选择劳保大衣,看重的不是花里胡哨的样式,而是它的功能性、实用性和便利性。这与时尚潮流的特质可谓背道而驰,但随之展露的,却是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质。讲求性价比的务实,不盲目追求高价位的理性消费观,以及“我不尴尬”的心态。这些难道不是难能可贵,值得肯定的?
与此同时,正如近日“广西老表”的再次爆火,劳保大衣作为国产老物件的另一实力“担当”,再次获得年轻人的青睐,或许也并非偶然。他们穿的不仅是温暖,也是情怀,更是自信,如此,不也正应了潮流的本质?因此,劳保大衣走红不能只“怪”羽绒服涨价。
话说回来,国产羽绒服涨价、走高端路线,本身有错吗?我看未必。且不说这是不同企业在各自经营策略下的自主选择,仅就其产业发展对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意义来看,我们至少没必要泼冷水。
据统计,仅2022年,中国羽绒服进口量为517.6万件,出口量为7831.2万件,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15倍。可见国产羽绒服是受到国内外消费者认可的,其开设高端线也正是为了能被更多国外消费者“看见”。当然了,对于这条路目前众多国产品牌也还处于探索阶段,企业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风险。至于探索结果,市场自有检验。
总而言之,丰俭由人,各取所需,是适合我们多数人的消费观。不论衣着高端还是平价,只要足够防寒保暖、自我感觉舒适,就可以穿出自己的风采。如此,劳保大衣当然也可以有春天。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周也琪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