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郑州迎来一阵寒潮。随着几条连续的寒潮蓝色预警,城市温度骤降。那些街头流浪人群怎么办?需要救助的话该如何联系有关部门?连日来,记者跟随郑州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开展巡查救助,并走进临时救助点进行探访。
寒夜 三小时巡查行程超过50公里
11月24日20时,室外温度只有2摄氏度左右。两辆载有棉被、棉衣、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的面包车从郑州救助管理站驶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启街面巡查。
记者随同巡查车辆一起,先后来到火车站东广场、解放路立交桥、北三环立交桥、马庄立交桥、南三环立交桥开展救助。几个地点走下来,为时超过3个小时,总行程超过50公里。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党总支书记付翠兰告诉记者,市民政局自11月14日开展今冬明春“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期间,救助站站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24小时求助热线(各救助站地址和联系方式附后),并主动加强与公安、人社、城管、卫健等部门协调联动,走上街头,合力开展街面巡查和转介处置工作,确保生活无着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如有返乡意愿 帮你买票送回家
郑州火车站的人流量大,人员密集,到了晚上,有些找不到落脚点的人,会选择在这里凑合一晚。
“我没有找到零工”“我身份证丢了”……在郑州火车站东广场,聚集了几位无处可归的人。他们有的自己随身带着单薄的被褥,有的用的是火车站管委会和二七区救助管理站为他们发放的棉被。
服务队在巡查时,耐心询问了相关情况并做了登记。“今天降温,跟我们去救助站吧,有暖气,也有热乎乎的饭。如果有返乡意愿,核实信息后,给大家买好返乡车票。”服务队的工作人员耐心劝导着,并发放爱心联系卡。记者看到,爱心联系卡上,写有救助站的地址和电话。同时,工作人员还为他们留下了棉衣。火车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后续他们愿意接受救助,可以帮其送去救助站。
立交桥下 给务工人员送去棉衣棉被
“停一下,那是不是有人啊?”
在北三环立交桥下面,服务队远远看到一位夜宿街头的人员。
走近一看,是一名老汉。他仅有单薄的被褥。
耐心沟通后,得知这位老汉姓钞,今年66岁,南阳人,一直在附近打零工。“今天晚上气温降到零下,这个地方是风口,也不安全,跟我们去救助站吧。”服务队对他进行劝导,但他似乎进站的意愿不强,不愿离打工的地方太远,本着自愿受助原则,服务队为他留下了棉被和棉衣,也与惠济区救助管理站同步了信息。“这上面有救助站的地址和电话、拿着这个爱心联系卡坐公交是免费的,可以到我们救助站。”临走的时候,服务队给钞先生留下了救助卡。
南三环立交桥下有救助站服务队的“老朋友”。在这里夜宿街头的,是附近的零工人员,救助站每日巡查,都会看望一下他们。
24日这晚,服务队巡查来到这里时,已经深夜11点钟,三位务工人紧挨着,已经进入梦乡,旁边还堆放着饭盒,服务队没有打扰。
据了解,自11月10日至11月25日,市救助管理站出动巡查车次65次,救助61人次,救助返乡42人次,医疗救助18人次。
临时救助点 热水常备
二七区解放路立交桥下,是零工“劳务市场”,每天都有求职的进城务工人员在这里聚集。二七区为方便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就近求助、避寒,在这里设置了临时救助点。
25日9时,记者来到临时救助点,看到工作人员刚刚送来一桶热水。工作人员表示,二七区救助管理站离临时救助点不远,每天多次来巡查,让热水不断。
“九点之前没找到工作,一天就很难再找到了。”一位零工务工人员来自内蒙古,在快递公司分拣过快递,也在餐馆做过洗碗工。他说:“郑州的救助工作做的好,我们有需要的话,他们都会给我们足够的帮助。”
二七区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德龙告诉记者,入冬之前,他们就购买了足够的棉衣棉被和食品等救助物资,救助站24小时为困难人群开放。只是很多人不愿进站接受救助,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只能一次两次多次地去看望,去耐心劝导。
同时,记者从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他们将做一批救助引导牌,放在立交桥等易发现遇困人员的地方,以便需要的人随时可以得到帮助。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李娜 见习记者 田莎/文 周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