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层出不穷的养老诈骗案各地都在频繁发生,每一桩诈骗案背后都是一个个惨痛的教训。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权益保护能力不足的弱点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旗号设置陷阱,坑骗老年人的“养老钱”。
大多数老年人会有恐病心理。首先是因为年龄渐长身体每况愈下,其次更是担心自己身体不好会给儿女带来麻烦,所以对保健品、投资养老公寓等毫无防备心理,轻易就掉入诈骗陷阱。老年人普遍有孤独心理。一些老人老伴不在身边,或者已经失去了老伴,儿女又大多工作忙碌无暇陪伴父母,老人难免孤独,对热情似火、时常对自己嘘寒问暖的骗子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防备心理,有些老人俨然当骗子是亲人,殊不知骗子正是利用了老年人这样的情感缺失一步一步引入诈骗圈套。
多数老年人没有防诈意识。老年人普遍缺少警惕心理,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对诈骗套路和手段没有更多的了解,防诈反诈意识薄弱。
在此,请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认清养老诈骗风险:
端正保健理念,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遵从医嘱服用药物,不要相信所谓的“特效药”、“神医”等,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切勿相信所谓“稳赚不赔”、“高收益、零风险”的谎言,捂好“钱袋子”。
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不要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老人遇事多与子女商量,子女也应多关心父母,帮助提高防诈骗能力。
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