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3-09-2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绿草如茵处,黄河映古流。19日上午,微博文化之夜系列活动之“探寻郑州宝藏之旅大V行”组织数位微博文化名人、学者、大V来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滩地公园、黄河博物馆等处,在斜风细雨中,感受大美黄河的自然风情,感知黄河文化的郑州魅力,感悟华夏国脉的源远流长。

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行走至气势恢宏的炎黄广场,高106米的炎黄巨塑巍然耸立,令人敬仰。两侧117位中华历史名人群雕,以“中华魂”为主题,按照“文明曙光”“文治武略”“智慧之光”“贤哲师表”“文采风流”五个主题,展示着千年文明,激励着华夏儿女。

“站在这里我有种人真的很渺小的感觉,这种渺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大与小,而是每个人在面对华夏文明时油然而生的敬畏感。”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仰望炎黄二帝巨塑的微博大V@马克笔游老师非常震撼,她透露自己正在进行一个新的创作,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今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发现文化是能够联系古今的,我希望在自己的作品里面能够呈现出这些我们炎黄子孙独特的、独属于我们的一些文化元素,然后跟现代的科技、网络等相结合,去展示我们东方文化的神秘感。”

濛濛细雨中,嘉宾们来到位于郑州黄河滩地公园的南裹头观景点,欣赏秋风秋雨入黄河的大美生态风光。

近年来,惠济区科学处理生态保护和发展建设关系,按照嫩滩、中滩、高滩“三滩分治”的理念,规划建设约44平方公里,具有生态修复区、湿地片区等14个功能区的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建成九纵三横25条、65公里长的慢行道路。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黄河的点位,惠济区打造了苍茫黄河的南裹头观景点、幸福黄河的海事观景点、浪漫黄河的惠武浮桥观景点。栽植绿化林木22万多株,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通过退渔复湿、播撒作业等方式,恢复湿地6500亩;修复十八门闸蓄滞洪区,清淤泥、拆违建、建水闸,打造了一个具有北方气韵、湿地风貌的滨河生态景观。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我特别喜欢南裹头浅滩那边的沙洲。”大V@花落成蚀是一位在微博拥有400多万粉丝的科普作家。“我注意到郑州在生态保护上有一些好的做法,听说这里的沙洲是不让人上的,那样的浅沙滩非常适合鸟类繁殖和生活,我相信在冬天,一定会有很多候鸟在这里越冬,在这里度过一个舒适的冬天。”

在这里,嘉宾们还踊跃参加2023年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指挥部联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举办的“歌从黄河来”主题邮展活动,感受邮票上的“黄河故事”。

在黄河博物馆,嘉宾们系统感知华夏国脉的源远流长。

黄河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河流博物馆,现有藏品1万余件(套),通过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图片、模型、三维动画等展示了自然黄河、人文黄河、历史治河、当代治河等治河理念与实践等内容,被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

“黄河博物馆带给我的感触挺深的。”知名微博博主邓棋元说,在这里参观游学可以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发展史,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保持延续、没有中断的国家。“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最为自豪的一点。”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杨丽萍 李雅薇 牛艺杰/文 周甬/图

分享到: 编辑:朱琳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