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20多项技术应用于沙漠综合治理 郑州企业腾格里沙漠种出西瓜玉米

2023-07-2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昨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附近的腾格里沙漠里,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好似镶嵌在沙海中的一块碧玉,这是郑州企业河南郑赛修护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的“郑赛腾格里沙漠试验基地”,基地里的西瓜、玉米、茄子、西红柿、土豆等都是郑赛公司将土壤成岩等多项技术应用到沙漠治理中结出的喜人“硕果”。

成立于2007年的郑赛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解决建筑渗漏难题的企业。十多年来,公司研发了独特的冗余内防水、土壤成岩技术、智砼P30技术等8大核心技术,并用于南水北调、城市地铁等国家重点项目。根植于十余年来对保水、防水等系统工程的思考、实践,公司负责人王福州今年2月决定将公司的相关技术应用于沙漠治理。说干就干,今年4月1日,“郑赛腾格里沙漠试验基地”开始建设。经过近4个月的建设,目前基地已经初见成效。

走进该基地,防风防沙网外内外的场景反差给人印象深刻,外面是原生态的漫漫黄沙,里面则是生机盎然的农作物:西瓜个头喜人,玉米一人多高,土豆、茄子、西红柿、包菜等蔬菜也长势正旺。

“我们在地面下80公分左右处做保水减渗层,确保农作物有足够的水‘喝’,并对上层土壤进行改良,最终使沙土成为可以种植各种农作物的有机土地。我们用一个月完成土壤改良,用近三个月种出了沙漠西瓜。”基地负责人雍红波自豪地说。

虽然此前亲自谋划并全力推进该项目,王福州却是首次来到基地。“基地应用了水土保持、土壤成岩等24项技术,昨天收到的当地权威部门检测报告说明我们改良后的土地种植的蔬菜、水果相关指标完全达标,我们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难掩激动之情的王福州从地里挑选了一个30多斤的大西瓜,招呼大家品尝,甜脆、多汁的西瓜让大家赞不绝口。

基地里,翩翩飞舞的蜻蜓、蝴蝶,包菜上出现的虫眼引起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梁军的注意。“蜻蜓喜欢生活在有水的地方,这里的包菜上有虫眼说明这里有鳞翅目昆虫,这些昆虫的出现说明沙漠改良后发展种植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变,昆虫愿意来繁衍后代,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变非常有意义。”赵梁军评价说。

据统计,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有36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一亩沙漠的改良成本2万元左右,改造效果可以保持20~25年,平均到每一年改良成本并不高。我们希望通过郑赛技术的推广,在沙漠上再造3亿亩良田,为地球家园增加更多的绿色。”王福州说。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孙新锋 武建玲/文 马健 /图

分享到: 编辑:朱琳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