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顾万发: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 绽放仰韶文化之花

2023-03-09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顾万发十分关注报告中关于文化、文物方面的内容。经过认真调研与思考,他近日提交了“关于成立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国家级研究中心(高等研究院)的建议”。

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早期“主根脉”

昨日,顾万发告诉记者,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以彩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持续时间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广的史前文化,其分布范围“东到大海,西至甘青,北抵阴山,南达长江”。

他深入阐述说,仰韶文化是中国最早认识并命名的一支史前考古学文化,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和以考古学方法科学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开始。仰韶文化全国共发现遗址5000多处,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一支文化系统,其核心区位于甘肃省与河南省之间整个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仰韶文化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距今7000年至5000年,可以讲正处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和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仰韶文化在中国境内与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等著名考古学文化有诸多交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质形成的早期生动实践。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史诗级文化跌宕中,周边文化纷纷衰落甚至断层,只有仰韶文化始终屹立于黄河流域。”顾万发告诉记者,夯土宫殿、一门三道、中轴线、前朝后寝的建筑规划形式、农商并重、天人合一宇宙观等中华文明特质在这一阶段都已逐步形成,已成为中华文明当时的传承主体,无疑是中华文明早期的主根主脉。仰韶文化还向西传播,与东进的黑海岸边等地的特里波利—库库特尼文化共同开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开创形成“彩陶之路”,成为早期中西方交流的首要通道。

建立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国家级研究中心

夏商周断代工程以来,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学术界开始对中原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逐步关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多数只是作为一个课题由有限的学者参与研究。目前,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工作有一定基础,但是存在缺少专业研究机构、对重大课题认识不够、缺乏考古与其他学科的真正整合等问题。

商都郑州位于黄河中下游交汇处,“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明显,这里是“河洛古国”的核心范畴,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代表。目前,郑州正在全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其中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是重要的支撑。

顾万发分析说,郑州有较好基础性学术研究历史,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南京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等都在郑州或有考古工地、工作站,或有联合学术机制。科技考古中国第一梯队学者与郑州都有多年合作,尤其在新石器时代体质人类学、同位素测量等方面有多年合作。初步看来,郑州应是建立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国家级研究中心较好的选择。

让仰韶文化之花璀璨绽放

怎样让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之路走得更加坚实?如何让仰韶文化之花璀璨绽放?

顾万发认为,完善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关联性研究的有关问题,需要多方发力,从学术实践来看,创新一个整合资源联合攻坚的机制和建立一个国家级强有力的引领学术团队是一个较为有效的基础性举措。他建议,可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集成化优势、专业化优势、机制优势,着力进行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有效提升整个学术界有关中华文明早期起源和形成问题的学术水平,进而引领学术科研机制的重塑性创新。该研究中心可采取重大课题招标机制,公开招聘国内外学者进驻,建立学术成果发布机制,及时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创新建立学术成果转化机制,助推当地文旅文创高质量融合发展。

顾万发充满信心地说,在郑州建立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国家级研究中心对促进河南省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郑州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将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成燕 文/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