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版面截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1月15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亚向大会作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五年成绩 制定省本级法规44件
共制定省本级法规44件、修改32件次、出台具有法规属性的决定4件、废止18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177件,对601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
听取审议省“一府一委两院”报告84个,开展执法检查27项,组织专题询问7次、专题调研16项;
就有关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46项,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立法引领保障民生
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条例
聚焦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在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制定中医药条例,为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规划路径。
认真贯彻省委关于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决策部署,初步形成了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1+N”地方性法规体系。
制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立起了河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法治之“纲”;制定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推动以省科学院的重建重振引领全省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制定中原科技城总体规划管理条例,实现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
统筹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立法,把巩固提升经验和鼓励先行先试结合起来,充分激活“三区”作为全省重要改革平台、重要开放窗口的发展动能。
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立法,制定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统筹全省生态环保领域立法,本届以来,省市两级人大共制定修订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112件,为历届之最,基本形成了内容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的环保法规制度保障。
紧紧围绕民生关切加强立法。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养老服务条例,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反家庭暴力条例,推动建立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反家庭暴力工作体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一审通过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
监督服务发展大局
民生相关监督项目占比过半
积极参与我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谋划制定,开展集中调研,提出41条意见建议,为省委决策和省政府编制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审议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听取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等情况的报告。就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开展执法检查、组织专题询问。
着力推动打好三大攻坚战。紧盯污染防治全面发力。本届以来连续开展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让生态环保法律制度在河南落地生根。
紧盯精准脱贫合力攻坚。检查扶贫开发条例和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决议实施情况。
紧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施策,督促有关方面积极防范化解金融、网络、社会治理等各领域风险隐患。
开展与民生相关的监督项目74个,占所有监督项目的一半以上。听取审议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情况的报告。听取审议省法院和省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五年来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23964件次,督办重要信访案件206件。
代表作用充分发挥
帮扶群众2万余户、办实事3万余件
邀请代表600余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500余人次参加常委会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
组织全国和省人大代表3000余人次围绕创新驱动、黄河保护治理、文旅融合发展等进行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
帮扶群众2万余户,为群众办实事3万余件。
设立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家暨代表联络总站,建成9583个代表联络站和6416个网上联络站,基本形成了线下线上相互补充、18万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166件议案、4359件建议全部办理完毕。
2023年工作 科学编制五年立法规划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深化拓展代表联络站功能,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建设,实现人大工作和代表履职“双下沉”,把各项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
●着力推进高质量立法
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科学编制五年立法规划,组织实施年度立法计划,重点围绕开发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资源保护等开展省本级立法。加强对设区的市立法工作指导,推动区域协同立法,提高全省立法整体效能。
●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
紧盯高质量发展,听取审议“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等情况的报告,重点围绕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等开展执法检查。
●深化拓展代表工作
加强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确保高质量提、高质量办。建立统一规范的代表数据库和履职档案,完善代表履职考核评价机制,开展学习培训,切实提升人大代表工作能力。
●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四个机关”建设,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董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