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怡辰 通讯员 武晓迎
“你认错了,这不是妈妈,咱们赶快走,妈妈一会儿就回家了……”在长兴路街道王砦村新安置区的核酸采样点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带着一岁多的小孩儿来做核酸,厚厚的防护服、防护口罩、面屏遮住了采样员的脸庞,但孩子听到采样员的声音后,认出了这是妈妈,哭着喊着要去找妈妈,为了不影响儿媳妇工作,奶奶赶紧哄着把孙子拉走……透过防护面屏,这位采样员眼眶里噙满了泪水,然而,依然有条不紊地继续为排队的村民做着核酸检测,她叫徐晓莹,是王砦村的一名党员志愿者,同时也是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
随着近期疫情防控形势日益复杂,在得知许多医护人员因被封在家中,人员紧缺,她的心中便萌生了就地转为一名核酸采样员的想法。“我是咱新安置区7号楼的村民,也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医护人员,目前一直封控在家,您看看有什么工作是我可以为我们村民做的?”10月25日一早,她来到王砦村党群服务中心找到村党委书记,书记看着她坚定的眼神说:“我们现在比较缺核酸采样员,你就在咱们的新安置区负责核酸采样工作吧。”“好的,书记,我现在就去咱们新安置区内的核酸检测点上为我们的村民进行核酸采样。”话音刚落,在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她已经迫不及待的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面屏、口罩、手套,坐在核酸检测点的桌子前,投身到一天忙碌而又紧张的核酸采样工作中。据了解,徐晓莹的丈夫在此次疫情中隔离在外,家中还有两个一岁半和四岁半的孩子以及年迈生病的婆婆需要照顾,然而,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她舍小家为大家,毅然而然奔赴在抗疫一线,将对家人的愧疚化为抗疫的动力,“能在家门口为我们村的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感到非常开心;群众有需要,我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作为一名党员我感到由衷的自豪!我相信,我的家人也会理解支持我!”据统计,徐晓莹同志每天完成采样600余人,连续数十日共采样8000余人。
徐晓莹只是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众多党员中的一员,像她这样的党员志愿者还有很多,在生活中,他们是父母、是丈夫妻子、是儿女;然而,在危难紧急的任务面前,她们就是群众的“主心骨”,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彰显着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在前,哪里群众需要哪里就有党员挺身而出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