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感染是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快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而科学、精准、快速进行血培养是目前诊断血液感染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9月29日,河南省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分会宣布,我省正式启动《河南省床旁(卫星)血培养专家共识》制订工作。
作为床旁(卫星)血培养构建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制定这一文件旨在进一步规范血培养标本送检率、以及送检的及时性“”与质量,从而促进合理用药、积极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公共卫生挑战。
据介绍,床旁(卫星)血培养,是指以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血培养为“中心”,临床科室的床旁血培养为“卫星”,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和临床微生物数据管理系统,将“中心”与“卫星”完全串联起来,从而实现血培养的及时检测和实时监控。
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就有约14例血流感染发生,每年脓毒症导致600万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20%-50%。对于发生严重血流感染的病人,每延迟一小时的有效抗生素治疗,其病死率会增加7%。因此快速准确的血培养结果至关重要。床旁(卫星)血培养将阵地前移至临床或急诊科室可以大大改善血培养项目的送检延迟,加快血流感染的诊治,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与传统的中心化血培养相比,床旁(卫星)血培养具有24小时采样、实时培养检测、检测周转时间(TAT)大大缩短等特点,从而提升临床获得病原学报告速度、提升重症感染患者治愈率、降低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中心化血培养和床旁(卫星)血培养的有机结合,将大幅提升医疗机构的血培养检测能力。
2018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率先在全省成立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团队, 牵头成立了河南省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分会,启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项目,并于同年8月率先实现了床旁卫星血培养,2021年实现了全院重症覆盖。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省不断加速推动全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和感染精准诊疗工作。截至目前,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汝南县人民医院实现急诊床旁(卫星)血培养;新乡中心医院、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也实现重症床旁(卫星)血培养。
“数据结果表明,床旁血培养通过将血培养阵地前移,缩短了送检时间,对改善重症患者诊断的质量有重大意义。在各重症科室实现卫星血培养作为我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的鲜明特色,提高了微生物的快速检测,能够及时将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转为精准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培春说,随着床旁(卫星)血培养应用范围的逐步拓展,通过《专家共识》规范其实施和运行,把临床的最佳实践进行推广,意义重大。
据介绍,此次《专家共识》由12位省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省50余位专家参与。经过充分的意见搜集和研讨,预计将于2023年1月完成制订工作并正式发表。《专家共识》中,将包含床旁(卫星)血培养的定义与定位、开展模式、标准化资源配置、实施流程、信息化实现方式、注意事项等详细内容。此次《专家共识》的制订,将有利于提高血液等无菌体液的送检率,将为我省进一步应对细菌耐药挑战奠定良好的基础。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通讯员 史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