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法官出手,快递小哥1.7万元“辛苦钱”要回来了

2022-06-1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感谢法院,我们走街串巷地送快递挣点钱不容易,可算是拿到工钱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6月9日,申请执行人、快递小哥高某的妻子将一面锦旗交到了郑州市惠济区法院的执行法官手中,感谢他们帮忙快速讨回“血汗钱”。

快递小哥离职,工资一直被拖欠

李某在郑州经营一家快递配送服务站,2021年4月,高某应聘在该快递站从事送快递工作,双方约定,工资以计件等方式计算,期间的生活等费用由高某自行负责。高某入职后,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李某也未为高某办理社会保险。到了当年年底,双方因工资结算产生纠纷,高某离职,高某称,自己离职后,本以为能够“好聚好散”,但李某拖欠其工资一直迟迟没有结清。

为了讨回自己的“幸苦钱”,高某多次找到李某协商,却被对方百般推脱。后经劳动保障纠察大队组织,双方对被拖欠的工资进行了核实和清算,但李某依然没有及时履行给付义务,无奈之下,高某诉至法院。

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约定李某于2022年4月1日前一次性向高某支付工资17495.42元。然而,协议达成后,李某却依然没能及时付钱,高某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虽然标的不大,但执行法官在立案当天即向被执行人李某送达执行通知书等,督促其及时履行义务,但是李某对法官的劝说仍置之不理,还跟玩起“消失”。

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发现,李某名下某银行账户内有足额可供执行的财产,遂对该账户进行冻结、划扣,并将执行款及时发放给申请执行人高某。

说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要注意提高法律意识

执行法官随后表示,近年来,网约车驾驶员、外卖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用工单位及劳动者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用工纠纷也呈增长趋势,其中,劳动者要求确认与用工单位或用工平台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及要求给付劳动报酬的案件较为典型。

因此,提醒大家,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要注意提高法律意识,无论以哪种形式参与工作,都应当注意及时与用工单位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并注意在合同中尽量明确用工时间、用工模式、薪酬计算、给付期限等容易引发纠纷的事项,同时确定合理合法的违约金数额;也要注意提升证据意识,妥善保管能够证明双方劳动关系存在的关键性证据,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通讯员 鲁维佳 刘晨阳 文/图



分享到: 编辑:周爱巧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