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红码、心脏病……日前,河南省胸科医院进行了一台全副武装的急诊手术,从死亡线上将一名上海返乡务工人员拉了回来,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不拒收一个患者,不放弃一个生命”的庄严承诺。据悉,手术在5月16日紧急进行,患者经过一周的恢复,状况良好,进一步稳定后即可出院。
上海务工返乡人员隔离期突发心血管重疾
“是河南省胸科医院田振宇主任吗?这里有一位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比较危重,他刚从上海回来,红码,你们能做手术吗?”5月16日晚10点,求助电话响起。作为心血管外科六病区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田振宇接到过许多这样的救助电话。但这一次,却让他倍感压力。
需要接诊的小张今年27岁,常年在上海务工,犯病当天,他刚从上海返回河南老家进行隔离。当天下午6点,小张前胸突发阵阵剧烈疼痛,同时伴有胸闷、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随后立即转入重症监护隔离负压病房进行治疗。
田振宇通过当地医院发送的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小张为主动脉根部瘤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CTA提示根部瘤增宽至60mm。正常情况下,主动脉直径小于37mm,一旦超过50mm需及时手术治疗以防动脉瘤发生破裂。
而小张的动脉瘤远超出正常范围,更何况已出现胸痛等典型症状,说明动脉瘤已部分撕裂,形成夹层,十分危急!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发展迅速,这是一种严重的,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急症,发病后如未经干预,24小时内死亡率将超过50%。这台手术人命关天,非做不可!
人命关天,手术非做不可,河南省胸科医院紧急闭环接诊患者
小张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目前处于隔离状态,无法完全排除新冠风险。但作为医者,田振宇不能眼睁睁看着求助自己的患者无助的挣扎在死亡线上。“赶紧送来,路上注意控制血压,稳定心率,随时保持联系!”放下电话后,田振宇立刻与医院相关部门联系,启动应急预案机制。“不拒收一个患者,不放弃一个生命”,是疫情期间,河南省胸科医院为保证危急重症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而制定的有力措施,这也是田振宇果断接诊的底气。
22:20,救护车紧急出发。一路上,急诊医生不断控制血压、心率、止疼、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将小张安全转运至河南省胸科医院。与此同时,田振宇与感控科、疾控科、护理部、手术部反复就紧急程度、感染风险、院内运送路线进行商榷。由于小张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急诊紧急入院,无法完全排除新冠感染风险。因此,转运、个人防护、清洁消毒等每一个关口都要严密防范。
凌晨2:13,患者抵达医院。按照事先预定路线,闭环转至河南省胸科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负压隔离间。早8点,手术正式开始,心血管外科六病区急诊为小张实施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
三级防护下的手术,医护全副武装与死神博弈
若在平时,此类危重手术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已属常规手术,但因疫情防控需要,手术团队需全程执行三级防护,在“标准预防+额外预防”下进行手术。憋闷、出汗可能增加手术风险,这台手术不仅考验着手术团队的技术与配合度,更是对体力与耐力的双重挑战。
术中,医护团队佩戴防护面屏,原本能一扫而过的操作区域变得视野有限;戴着的双层手套大大束缚住了灵活的手指,无形中降低了手感的精准度;厚重的连体防护服严密的包裹着每一个人,手术间内,沉重、急促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尽管如此,手术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精准解剖,依靠精细的操作将动脉瘤轻柔的夹住,飞针走线,迅速拆除“炸弹”,之后吻合、重建、止血,一气呵成。
手术持续近8个小时顺利完成,患者随后被闭环转至综合重症监护病房负压隔离间,术后4小时清醒,20小时顺利撤除呼吸机,目前恢复良好。
郑报全媒体记者 邢进 通讯员 徐紫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