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蒜苔新鲜多汁,尝一口,真脆、真甜!”谷雨刚过,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的英李村迎来今年第一波丰收:“蒜苔”。英李村村委委员胡双江像往常一样来到田间地头,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帮助村民提高销量。他时不时的从田地里抽出一根蒜苔,直接送入口中。
今年以来,英李村开始在土地上大做“文章”,得益于郑州移动的技术支撑,不仅打造了销售特色农产品的5G直播间,还给部分农产品穿上了“溯源外衣”,让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知晓产品的播种、成长、灌溉、施肥以及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真正走向了5G信息化的乡村振兴路。
应用溯源二维码
让消费者看见产品质量
近年来,在农业信息化的助力下,英李村辖区内翟庄自然村的648亩土地全部流转,并利用现代机械化技术大规模种植各类蔬菜,摆脱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土地产能的更大化。
产能上来了,那么如何让村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呢?这是英李村村支书乔峰军最近一直考虑的事情。得益于郑州移动的技术赋能,他锚定目标带领村庄走上了5G信息化的乡村振兴路。
“‘溯源外衣’其实就是农产品包装上的一个二维码。”乔峰军指着土豆包装箱的溯源码说,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个农业信息化项目,“消费者用手机扫描就可以看到产品的所有信息,包含种植时间、灌溉时间、成长期,以及施肥时间、方式及肥料品牌等,在“质量检测”模块中,还可以看到相关部门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这样一来,我们的产品质量就非常明晰了,自然而然销量和价格就会有所提升。”
郑州移动相关负责人说,除了乔峰军介绍的内容之外,通过郑州移动的溯源系统企业平台还可实现种植企业的基地管理、地块管理,采摘也能实现分批次录入,村民也可根据实际包装需求在系统上制定包装模板,一包一个码或者一车一个码,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我们的土豆、大蒜、洋葱在3个月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应用了,还有1个月,这些农产品就成熟了,溯源码也会随之印刷出来并粘贴在包装箱上。”乔峰军说,接下来,溯源码还将应用在英李村的白萝卜、胡萝卜、花生等农产品上,实现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
打造5G直播间
拓宽村民销售渠道
“农田的风景好漂亮呀”“这些蒜苔看着真喜人”“蒜苔怎么卖的呀,多长时间能收到货”……在“魅力英李农产品”直播间,一条条留言刷满了整个手机屏幕,既是村委委员又是主播的胡双江,充满激情地在田间地头做着直播带货。
“原来都是在集上摆摊,天天风吹日晒,站一天也卖不了多少,现在都是网上购物了,在郑州移动的帮助下,我们跟上了潮流,创建了5G直播间,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提升村民收入。”乔峰军说,最近是蒜苔的成熟期,他们选择在田地中开展直播,只要有人下单就现场采摘,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同时粉丝通过720°旋转摄像头,还能观赏到真实的英李村美景。
“现在关注我们的粉丝越来越多,咨询农产品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参与到直播中的村民,每人每天平均都会有50元以上的收入。”乔峰军说,接下来,他们将组织村里的年轻人进行直播培训和学习,组建直播带货团,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以及面皮、花生油、菜籽油等产品销向全国各地。
搭建数字乡村平台
村委实现高效办公
傍晚,在英李村文化大舞台,村民跟随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期间欢声笑语不断传出。据介绍,每天晚上6点半到7点半,英李村都会通过中国移动安装的云广播播放音乐,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有了云广播,疫情防控也变得简单了。”乔峰军说,英李村辖区有5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都装了一套云广播,“不仅能及时播放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而且也能按照自然村错峰通知村民做核酸检测。如果遇到紧急的事情需要通知,也无需来到村委广播,通过手机编辑文字就能直接播出去。”
除了云广播外,郑州移动还为英李村配备了6套和对讲设备,并在村口、村委等较为重要的位置安装了14个摄像头。英李村妇联主席张艳告诉我们:“这些摄像头录制的实时画面,在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上就能观看,例如小孩一个人在街上玩摔倒了,通过云广播就能提醒家人,而且还能对人脸、车辆等进行识别和分析。”
英李村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是郑州移动与新郑市观音寺镇政府联合打造的5G+数字乡村平台。张艳介绍,该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网格管理、智慧党建、便民服务,以及云广播、云监控等集合在一起,实现了村委综治管理水平和维稳等工作的便捷和高效,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对于接下来的规划和发展,郑州移动新郑分公司副总经理于飞表示:“将进一步围绕‘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惠农服务’等领域,结合乡村产业特色,进一步推进5G+数字乡村发展,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携手合作伙伴共建美丽乡村。”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冬生 通讯员 陈春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