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姚张丽 赵慧娟 朱书修 文/图
“你拿的不是身份证,是社保卡。”
“咦,我拿错了?这不是身份证吗?哎呦,眼神不好,没有瞅清楚。”
“这是俺的孙儿,让他用我的身份证采集吧。”
“不行,小朋友上学的话,学校要实名查他的核酸结果呢,到时候恁查不到他的信息,他没有预约码吗?”
“我没有智能手机,预约码都在他爸妈手机上呢!”……
“核酸检测现场,看到老人又拿错了证件,我着急;再让老人返回家拿证件,我不忍;听到旁边的催促和抱怨,我尴尬。想到制作这种小卡片,我也算是急中生智吧。”李莹笑着说。
李莹今年28岁,中牟县官渡镇邵岗村妇女委员,会计。2019年年底参加村委工作,2020年年初就遇上了疫情,“我想都没想就报名当上了志愿者,穿上了红马甲,刮风下雪天寒地冻我也不在乎,每天坚守卡点,或者在核酸检测现场执勤,维护秩序。”5月9日上午10点,本报记者赶到邵岗村党群服务中心,李莹正坐在办公桌前,一边审核校对打印,一边用宽塑料胶带粘贴核酸检测预约码。“邵岗村共9个村民组,2700多口人,除去在外工作和打工人员,还有不到20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389人。”李莹向本报记者介绍说。
今年五一刚过,中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核酸检测一日一做,站在检测现场,“尽管每天村里的小喇叭都在提醒,可就是喊破了嗓子,有的老人仍然会忘;就是当面解释,当时好像听懂了,过后又忘了,真让人哭笑不得。”李莹说,这个时候正是出蒜卖菜季节,地里忙得很,乡亲们匆匆忙忙做了核酸检测就赶到地里了,但是碰见磨磨蹭蹭的老人就会抱怨。李莹忽然想到,如果提前给村里的老人每人发一张核酸检测预约码,让老人随身带上,每次亮码不就解决了老人的苦恼吗?她把自己的想法向村支部汇报,大家都认为可行。
5月4日下午,李莹坐在电脑旁开始发消息,收集汇总各组预约码信息,整理、修改、删除重复码,和各组长核对信息,确保正确无误后,在每张A4纸上排九个预约码便开始打印。考虑到普通A4纸纸张较薄,容易破损,李莹就用宽胶带粘在表面,像是照片过塑一样,最后再把预约码从整张粘过胶带的纸上一个个裁剪下来,方便群众存放。即便是这样简单的工作,李莹也是做到细致入微,用尺子量,剪出多余边角,最终出来的预约码大小尺寸一样样的,整齐美观。
5月5日上午,趁着村里组织核酸检测,李莹和组长们提前准备好了打印出来的预约码,在群众排队等待的时候,及时发给大家。有了预约码,上年纪的老人再也不用担心拿错证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上网课的孩子再也不用着急问爸爸妈妈要手机、查看预约码了。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麻烦,村民任金锤说:“中,这打印出来的预约码就是怪得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