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最有名的慈善家盖房,为何盖了拆,拆了盖?

2022-03-07 来源:知荥 分享到:

荥阳民风淳朴,守望相助,遇有灾荒,便会有慈善家出粟赈灾,救民水火。荥阳是慈善城市,自古迄今,慈善家不胜枚举,而最有名的莫过于一个叫赵疯子的人。赵疯子的故事甚为奇特,父老传述其积德行善轶事,莫不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赵疯子确有其人,今天,就请您耐着性子,让我把他的事讲给你听。 

赵疯子,姓赵名国英,字冠群(据《创修家庙碑》),号岐山(据《赵守礼墓志铭》),今荥阳豫龙镇槐西村人。据《赵氏家谱》及赵氏历代修建家庙碑、祖茔碑所载,槐西村赵氏于明初洪武年间迁自山西洪洞。迁荥始祖赵贵,至赵国英为第六世。 

赵国英生活的年代,按其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赈灾的事实及有关材料,当生于嘉靖中后期,约在万历中后期去世,因其墓上未见碑刻,墓葬又未发掘,《赵氏家谱》未注明生卒时间,故具体生卒年月不详。

赵国英为什么叫赵疯子?

父老传说:赵国英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有明一代,全国富者有三:一为江苏沈万三,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墙。一为山西王泰来,办钱庄起家。一为荥阳赵疯子。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北方荒旱时,明朝国库空虚,无粮赈灾,面对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皇帝下令富户必须捐粮助赈。万历皇帝亲自召集富豪至京,令其自报捐输数额。当问到赵国英时,他的口气很大,说皇帝让我出多少我就出多少。皇帝问他何以有万贯家财,赵国英说自己有“眼”,有穿地之功,能看到哪里有财宝。皇帝问这金銮殿上何处有金银?赵指地上一砖说,此砖下有一银元宝。皇帝命人掘之,果然。又问何处还有?赵说大柱下有金砖。柱乃殿屋之支撑,若挖柱础,殿必坍塌。皇帝笑曰:“真乃疯子”。赵国英赶忙谢恩,谢皇帝赐号。从此赵疯子之名传遍天下。

清末民国间荥阳文人茹海量,字涵宸,在其《涵宸文集》中记有赵疯子得号之事,为赵疯子得号又一版本:

荥阳赵疯子,以富闻,槐西村人。资财多在须水镇,因寓居焉,有称为须水人者。富商某,出资赈灾,有德色。赵鄙之,赈倍之而不名,人以是甚德之。富商本茶客,将赴燕。赵货香油,亦赴燕。适同船,茶客吹嘘,赵恶其夸,语之曰:“兄能将茶掷卫水一篓,弟以香油一篓配之。意各自豪,遂如言。既而富商告罄,赵则源源也。卫水起于百泉,合淇清流通天津,号运河,交通水路也。沿卫一带,时患瘟疫,茶油散润,适合治疫之剂。饮此水者愈,得其气者亦愈。此一举活人无算。方其倾油卫河时,人以为疯子,此赵疯子之名所由起也。 

这是两个土豪斗富的故事,不想却救了患瘟疫的百姓。

赵疯子是如何发家的?

传说一,赵疯子某日过须水河,脚踩住了硬物,弯下腰拾起一看,乃金银元宝,遂发家致富。

传说二,赵疯子被仇家推入须水河,他在水中睁眼一看,尽是金银财宝,遂发家致富。 

传说三,赵疯子幼时家境极贫而为乞丐,入丐帮。因其聪明善谋划,被推为帮主。聚敛丐帮之资,以此为基础,遂成巨富。

传说四,赵疯子为“银精”,眼有穿地之功,能看到地下何处有金银宝物。目之所击,财物尽取,故得富甲天下。 

传说五,赵疯子之夫人为母仓精(荥阳民间传说中能让粮食越变越多之神精),每年麦收打完场,其夫人即至场中,站麦堆旁,命伙计往仓中运粮。运数天,场中麦堆未见缩小。待缸满仓实,其夫人一挥手:“今年就这吧,明年再说。”话音刚落,麦堆忽然不见。 

赵疯子是银精,夫人是母仓精,二人有此“功夫”,怎能不成富豪?当然,这都是传说。

赵疯子如何致富,古无记载。《赵氏家谱》及碑刻皆言“家道殷富”,“财雄一方”。2004年11月在荥阳中原路建设过程中,无意间发现赵国英之子《赵守礼墓志铭》,称赵国英“癖嗜农业,桑麻之下,斗酒之劳,有余适也。间仿刁氏术,算赢虚,节驵侩,而卒致富”。这里的“刁氏”,指战国时齐国之刁勃、刁间,皆以经商致富。而“驵侩”指贩卖骡马生意,这一职业,古代称之为“牙行”,俗称“行户”,这里泛指经纪人。另有一条历史资料,说赵国英运粮去北方贩卖,曾在滑县被饥民哄抢。由此可见,赵氏致富是由于经商,当然经商致富后大量拥有土地也是自然之事。 

赵国英的生意基地在须水镇,遂寓居于须水,子孙繁衍至今,故人们又称其为须水人。

赵疯子是如何赈灾的?

康熙《荥阳县志·义士》中有赵国英的传记,记“赵国英,槐西保人。家道殷富,素称善良。万历二十一年大荒,慨输米千石以赈饥。两院题奏,赐冠带,奉旨竖坊,上书义输千钟”。

图片图片说明:施粥放粮救民水火

绘图:王志高  周基伟

蔡调鼎《赵守礼墓志铭》记:“当癸巳(按即万历二十一年)岁凶,沟壑之民几半,公慨然输千钟粟活之。豁达好施之况,一时倾动。诸贵人闻之上,赐坊以旌之,千秋有生气矣”。

钟者,古代之容器也。千钟者,言其多也。他急公好义,菩萨心肠,贡献粮食千石以救贫乏,活人无算。因其贸易基地在须水,故奉旨所建“义输千钟”坊在原须水大街(明清时东西大道所经)。坊为青石质,坊上青石横匾题“义输千钟”大字,落款处为奉旨建坊官员题名,上至河南巡抚,下至荥阳县地方官员共十六人。建坊时间为万历二十七年(1599)四月。

石牌坊是奉了皇帝的圣旨为了表彰赵疯子的义举而建的。该牌坊存在了350年,于1950年被拆毁,石构件运往荥阳县城砌入东关大桥桥体。 

须水街中,原来有一个赵疯子超大的房子,这个房子有故事。

某年灾荒,赵疯子要在须水盖一客厅。赵疯子告之四乡,凡来帮工者,管吃管喝,每日收工回家,可得馒头若干。闻此,远近数十里饥民蜂拥而至。未几,房成,请赵疯子往验。赵只看了一眼,说:“以我之钱财声望,盖如此小屋,贵客到此,岂不羞煞我也。此房太小,拆之重盖,再大一倍”。未几,又成,复请往验,站墙边,闭一眼,忽然说:“墙体歪了。”命拆之重盖。工匠感到如果墙体垒歪,不是砸了自家名声?乃反复校验,并不歪斜,乃与赵理论,赵强令拆之。如此反复数次。至秋天,庄稼收成甚好,房亦建成,乃罢。而房墙之砖经数次折腾,已少有完整者。事后,人们恍然大悟:“赵氏此举,乃是以工代赈呀。”

图片说明:以工代赈救灾荒

绘图:王志高  周基伟

赵国英先生是一位慈善家,聚而能散,热心公益,非为富不仁之守财奴也。因赈济灾黎,皇帝恩赐冠带,下旨建坊,事载史册。到了清雍正六年八月,还奉旨崇祀于荥阳乡贤祠中。而得救民众,感念不死之恩,代代传颂其德义,可谓口碑载道。四百余年来有如此口碑者,荥阳只赵先生一人而已。

花  絮

赵疯子的两项发明专利

一、发明叫花鸡

传赵疯子聪明绝顶,初入丐帮,帮中有得鸡者,无锅煮食。赵用泥巴糊住,捡柴烤之。及熟,香气扑鼻。因此做法为叫花子发明,故名叫花鸡。

二、发明鸡毛掸

每年腊月,家家杀鸡祭奠,鸡毛无用,皆抛入村外沟中。赵疯子与帮中人无事,乃捡鸡毛粘绑于棍,成鸡毛掸,并命名为“财神”。正月初五各店铺开门营业,丐帮众人持鸡毛掸挨门送之,巧立名目要银子,还说是财神到。生意人图吉利,又不敢得罪丐帮,乃出资购买。及用,颇觉方便。

作者 陈万卿 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荥阳文史专家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王战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