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郑州枢纽系列报道之一|郑州南站,仙鹤振翅欲飞

2022-03-0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引言

万物复苏,春光正好!在这个拔节的生长好时节,郑州现代综合立体交通各项目建设乘势而上,现代综合立体交通建设“争速跑”,是郑州巩固提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努力当好开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引领现代化河南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极为关键的一步。 

即日起,郑报全媒体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枢纽,聆听奋进的铿锵序曲!

仙气十足,振翅欲飞!很难想到,这是网友们对于一座高铁站的评价,但取自莲鹤方壶中“方壶之形,仙鹤之魂”的郑州南站来了。3月1日,郑州南站接触网工程热滑试验正式开始,距离投入运营再近一步,而其建筑工程也进入了收尾阶段,并有望于今年5月份前交付完工,这座俯瞰如飞鹤羽翼的巨型高铁站,正栩栩然振翅欲飞。

郑州之南“经济新引擎”即将启动

3月2日,郑州南站,繁忙的施工场景仍在持续,列车不时由站台缓慢驶过,热滑试验列车已经开始对接触网工程进行检测,每一幕变换的场景都在向着开通时刻行进。

在南站大厅内,工人们正在进行幕墙和顶棚作业,只不过,这座庞然大物是有20多个装修队伍全力完成,许多项目需大型运输车辆和吊车在大厅内部穿梭而过才能完,站房内的地盘砖铺设、列车信息大屏框架结构安装、两侧城市观景台的施工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作为郑州市第三个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站,郑州南站集铁路站房、高铁物流中心、空铁换乘中心、长途客运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五位于一体,今后将与郑州站、郑州东站携手,紧密联结起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成为中原城市群10个城市城际铁路的中心站,同时形成对接国际、国内、省内及市域交通四个层次的四枢、多站客运枢纽布局。

郑州南站建成后,郑州地铁9号线、13号线在此接驳换乘,同时接入郑渝高铁、郑合高铁及郑登洛城际铁路、郑兰城际铁路,成为融合高铁、城际、航空、地铁等诸多功能的特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

7380块菱形吊板为候车厅披上鹤羽

郑州南站选取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莲鹤方壶”作为站房内外结构、装饰的设计来源。站房东西正立面的弧形造型以仙鹤之眉为基础设计,进站口位于南北两侧,立柱造型仙鹤之足,站台层南北侧雨棚似仙鹤之翅。

晴空一鹤,排云而上,从容振翅,直击长空。在候车大厅顶部,7380块菱形单元吊顶板块由青铜金色天窗带划分为10个区块,每个吊顶单元以其形拟鹤羽,以其每个板块的独特角度,辅以自然光线与视角的不同,追求仙鹤层叠羽翼的光泽感和振翅欲飞的动感。

每个进站口之间的Y形柱,则是内部整体设计的“鹤腿”部分,搭配着底部地面的莲花造型,不经意间将“莲鹤”要素再一次融入车站,而现代审美改造后的古代文物,则更具时代气息。

作为交通枢纽,郑州南站布局选址在航空港区,距离机场仅六公里,自然有着独特的用意。当飞机夜晚起飞降落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可在高空看到仙鹤羽翼映出亮光,大气雄浑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奋勇向前的决心。

站台层让游子出行和归家都充满力量

郑州南站站台层的地面安装与装饰性施工也已接近尾声,轨道上的内燃机车头作为热滑试验列车,正在对剩余的接触网工程进行检测,偶尔驶过的空载动车组列车,也在对轨道进行着最后的调试。

记者看到,站台层的显示屏已经亮起,屏幕上三种不同颜色和设计的信息展示方案,采用了与候车大厅顶棚天窗格栅“青铜金”相似的配色,简洁风和文艺风将车站现代感和深沉的文化内涵再次进行了融合。

站台层顶部是国内首例联方网壳清水混凝土雨棚,其内侧仍采用鹤羽设计,与站房内的鹤羽呼应,在增加站台采光的同时,通过柔和光线的散射,让游子无论踏上征途,还是回归家乡,都充满力量。

据介绍,雨棚的设计建造运用了3D图模技术、数控雕刻技术、空间测量转换技术、模板数控背切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相较于传统车站钢结构易生锈、易损坏、易对轨道和车辆行驶造成安全威胁等问题,混凝土作为百年材料,不但不会生锈,而且免于维修,安全有保障且运营和维护成本低廉。

“绿色三星”设计让站房科技感爆棚

郑州南站除了独特的外型设计,给予乘客视觉冲击外,站内的设施设备也是融入了满满的高科技元素,如恒温系统调节、定点喷淋灭火、防火通风天窗自动开关等。

中铁建工集团郑州南站项目负责人吕备表示,郑州南站不止拥有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形象设计,还秉承低碳环保理念,通过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五类指标进行评定,打造“绿色三星”设计建筑。“体量巨大的高铁站所耗费的运维资金也是巨大的,如何能够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更体现出施工方的根本实力。”

站房添加了水循环的地冷地暖系统,通过地面铺设79782平方米的水循环管道,根据季节调节管道内流动水温,冬天送55℃的热水、回40℃的温水,夏天送17.5℃的凉水、回22.5℃的凉水,弥补了传统侧墙壁出风难以均衡调节空间区域温度的问题,实现了制冷制暖有暖度无噪度,有凉感无风感,达到1+1>2的控温效果。

此外,郑州南站还将建立综合管控平台,把空调、电梯、照明等机电设备纳入平台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根据车站人流车流实际情况自动实现调节,节能、环保的同时,为乘客带来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

“天气晴朗时,可以实现完全采用自然光照明,不需打开任何一盏灯。”吕备介绍,站房四周全部使用玻璃幕墙,顶部“鹤羽黄河”的精细设计,可以让自然光透进候车大厅,又不会造成大面积的局部日晒温度过高。

“多维进站,高效出行”提供便捷享受

郑州南站地面层为出站层,主要功能布置有高铁和城际出站厅、高架站房进站换乘大厅、城际快速进站厅、售票厅、城市通廊、换乘通廊及公交、长途、出租车、社会车辆停车场;

地上二层为高铁和城际铁路站台层;

地上三层为高铁和城际铁路高架候车层,布置有旅客进站大厅、售票厅、设备用房等;

地下一层为地铁及进出站换乘大厅,地下二层为地铁9号线站台层,地下三层为地铁13号线站台层。

“多维进站,高效出行”是其目标,除了设置传统的通过高架候车厅上进的模式之外,在出站层设置快速进站厅,从地面交通、地面车场、轨道交通过来的旅客可以不经过高架候车厅直接从地面快速进站厅下进模式进站。腰部设置南北双侧四入口,分流进站,充分利用高架落客平台水平长度进行分流,解决高架落客平台拥堵问题,缩短步行距离。

高架候车层具备超宽排队空间。候车大厅中间大跨72米,进站闸机净间距大于60米,候车通道宽度加大,减少了相互干扰。

“充分参考网上对已有车站的设计意见,尽量降低车辆驶入进站层的交通复杂程度,在轨道层上方建设高架桥,使用方环设计道路,无论是从西南还是东南进入,都可以从同一方向离开,这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吕备说。

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凌智 汪永森 张倩 刘地/文 马健/图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