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凑够了,不用拖车了!”20分钟后,李某拿着2万元现金回来,告诉中原区法院执行干警,他可以凑齐全部的2.42万元。今天,中原区法院对外发布了这起案件,而据执行干警介绍,此前,他一直“哭穷”没钱。
2018年6月,李某以急需用钱为由向朋友刘先生借款2.42万元,约定借款期限2年。期限届满后,李某以“现在确实没钱”为借口拒不还钱。
刘先生多次催要无果后诉至法院。
郑州市中原区法院经审理后,判决李某偿还刘先生借款本金2.42万元。然而判决生效后,李某仍没行动,刘先生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因无法直接联系上李某,执行员王慧生只能通过邮寄的方式向他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
经网络查控系统查询,其名下有一辆轿车,但因为找不到车辆无法进行实际查封,而名下的银行账户和微信账户内仅有少量钱款,不足以执行,执行员只能对李某名下账户进行冻结。
尽管如此,李某依然未露面,继续玩失踪。
鉴于李某这种情形,执行员遂对李某采取了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在此期间,王慧生又多次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李某,均没有得到回应。
期间,申请执行人刘先生也在通过朋友打听李某的情况,根据提供的线索,执行员王慧生、胡桐来到了李某的老家上街,在一小区内发现了其名下轿车。
通过小区物业,执行员终于辗转联系上了李某。得知法院将要扣车,“深藏不露”的李某终于出现。
“我家情况确实困难,实在没有钱还。”“我现在没有经济来源,还不了钱。”李某一出现就开始“哭穷”。
因李某一直不松口。执行员王慧生准备联系拖车。
担心自己的爱车被扣,李某再也“演”不下去了,转脸开始恳求执行员先别拖车,他马上去筹钱。
“我凑够了,不用拖车了!”20分钟后,李某拿着2万元现金火急火燎地赶了回来。
最终,李某现场履行现金2万元,微信转账4200元,一次性还清全部借款,刘先生自愿放弃利息。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通讯员 穆童 文/图